马铃薯病毒分花叶型(叶面呈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坏死型(叶、叶柄、茎出现褐色坏死斑)、卷叶型(叶缘向内翻卷)三种类型,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通过蚜虫和汁液摩擦传毒。
防治措施
(1)采用无毒薯种,建立无病毒种薯地繁育薯种,采用实生苗块茎留种或茎尖脱毒组织培养繁育薯种。
(2)选种脱毒抗耐病品种,如荷兰7号、15号、鲁引1号、花25、白头翁、丰收白、克新1号、早大白、广红2号等。
(3)种子处理,用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600倍液对整体块茎均匀喷雾,催芽。
(4)改进栽培措施,采用高垄栽培,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钾肥和微肥,科学浇水。出齐苗时、发棵期、结薯期各喷施600倍天达2116地下根茎专用型+1000倍天达裕丰液,促植株健壮,增强植株抗病性。
(5)及时防治蚜虫,可选用2000倍2.5%高效氯氟氰菊酯液或2000倍3%啶虫脒液或2000倍吡虫啉等药液,分别掺加3000倍有机硅液,在蚜虫迁飞之前细致喷施,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消灭蚜虫,控制传毒,减少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