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前259年-210年)生于赵国首都邯郸,是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在247年,秦庄襄王去世,年仅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但当时吕不韦为秦朝丞相,独揽大权,所有朝中事务皆有吕不韦决断,更明目张胆与太后赵姬偷情,直到嬴政逐渐长大,在嬴政21岁时开始亲政,237年,嬴政利用计谋罢免了吕不韦的职位,将其流放到巴蜀,随后吕不韦饮毒自杀,后又重用李斯、尉缭,自此,嬴政开始了要一统天下的布局。
首进帝位
在六国纷争没有结束之前,各国的诸侯皆被称为“君”或“王”,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认为这个称号配不上他,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三皇五帝”,于是命大臣商议,开创出“皇帝”称号,从此之后,“皇帝”这个称号就成为了天下最高统治的象征,并命令以玉质雕刻大印,称为“玺”。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局面动荡,为稳定局面,秦始皇设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地方机构,并采用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将其改为郡县制,地方设立政权机构,分为郡和县两个级别,实行三公九卿,此制度实现之后,天下大局逐渐稳定。
开阔疆土
在公元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后,开始整军备战,制定北伐匈奴,南讨百越的方针,在218年,秦始皇命屠睢和赵佗率领50万秦军开始征讨南边的百越,当时秦军分兵五路,占领“番禺”后停滞不前,而越族军队熟悉地形,夜间偷袭秦军主力,秦军节节败退,粮道被越族军队截断,粮草供给不足,主帅屠睢也被杀,一夜之间,数十万的秦军伤亡,自此,双方僵持不下,陷入了对峙阶段,此战相持了三年之久。
直到217年,秦军开凿了“灵渠”,全长34公里,秦军后勤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到越族前线,秦军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了岭南地区,命秦军将士留守岭南,并允许娶岭南女子为妻,这一举动,为岭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岭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文化和技术。
与此同时,秦始皇有派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减除了匈奴对秦的威胁,北伐匈奴的胜利,令匈奴北徒十余年,史书中也记载到:“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腰而抱怨”。
修筑长城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召集全国民众,开始了修筑长城的计划,由于当时天下刚一统,时局动荡,各地的贵族势力还很庞大,如果不尽快处理,刚建立的中央集权就会再次分崩离析,但由于常年的战争,农业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因此秦始皇先派人来疏通河道,修筑长城主要是用来抵御匈奴,在历经九年的修筑中,长城修筑完工,总长一万多千米。
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文字,还修筑了长城,建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集权制。
将文字进行统一。秦始皇非常聪明,统一六国之后马上制定了下一步统一计划。制定统一的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就控制了各国群众的文化思想,避免其他人做出对自己一统六国不利的事情。秦始皇再统一文字后又突然想到还有货币没有统一,当机立断下了这个决定。文字代表文化,货币代表经济,文化和经济是一个国家的最重要的两方面,秦始皇不仅有能力统一六国,在治理国家方面也非常有天赋。这样百姓就可以使用统一的货币买东西卖东西,让秦国的经济在一个良性循环中越矮来越好。
一、秦始皇最大的成就无疑就是扫六合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五百多年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实现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大一统。
三、修筑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保护人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