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如何高效地学习理论性知识

2025-04-27 07:17:4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今天已经是2009年的最后一天,实际只学到了《数字通信基础》的第四章,OFDM的实现和差错概率估算,半途而废似乎并不是我的风格,但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可以结束了。因为随着自己职业生涯进入第五个年头,工程应用实践和技术开发创新的大环境已经初步具备,而且这两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如果再一味把自己关在书堆里,将会浪费掉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丧失实践创新的大好机会。而且,进行技术开发的理论知识其实早就够了,早就应该把时间和精力转向到应用型知识的快速理解和把握中。 不过,花了近三年的时间来学习Matlab,DSP和数字通信的知识并不亏。掌握这些知识只不过是所有收效的最基本一面,更有意义的收获则是逐渐训练出了一整套学习艰深工程理论的卓有成效的战略战术。这对今后的工程实践中,遇到复杂问题时,快速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很有帮助的。当然,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把这套战略战术归纳整理出来写到纸上。 总体来讲,对艰深工程理论的学习应该是“先多遍浏览,再划分知识的结构和范围,最后集中绝对优势精力去攻坚每一个细分的知识块” 1) 从概略浏览开始,分清本章节,甚至整本书的知识体系的大致轮廓。这很像打仗的时候寻找一股强劲敌人的结构和薄弱点,从这些点切入,将章节内容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耦合度不高的知识块。这样,一大章节的内容就具有了模块性,是可以一个接一个按部就班地击破的。这样就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因为从体系上来把握知识时,理解知识的成效是最好的,遗忘速度也是最慢的,而且也是最有利于今后从理论到实践的实施应用的。 2) 如果知识非常艰深,一遍概略浏览不够,还可以进行第二遍,第三遍概览,直到分清整段知识的脉络为止。 3) 概览完成后,第一阶段的学习也就完成了,可以满怀对知识细节憧憬的心情,掩卷冥思,睡大觉储备精力去了。 4) 接下来,就应该对每天的业余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分配出绝对充裕的时间,在自己头脑绝对冷静,思维绝对清醒的时候,集中绝对优势的精力细啃下每一个知识点。不要贪多,只求一次完整地歼灭一两个知识点,并且保证真正学有所获。 5) 如何实现对知识点的细啃呢?这就要发扬潮汕老农“精耕细作”的风格,使用直尺,Q标记,Def标记以及辅助线等等(注:这是我自创的一些辅助标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创造)对那些异常艰深的知识点进行精工分析。在学习《数字通信基础》和《数字信号处理-Matlab实现》时,所作的那些分析标记都是今后可以继承的良好风格。 6) 在分析过程中,必定会留下诸多疑问。对于这些疑问,不应该卡在那里出不来,钻牛角尖并不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而只会陷入泥潭,不能融会贯通。应使用Q标记,将这些疑问尽量具体而深入地表述出来。同时,带着这些疑问继续学后面的知识,你会发现后面的东西往往能解答前面的疑问,并且让你有一种茅塞顿开的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