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氧化二钒
1. 42�五氧化二钒
1.42.1�基本信息库
中文名称:五氧化二钒。
英文名称:Vanadium pentoxide。
CAS No.:1314-62-1。
分子式:V2O5。
分子量:182.00。
危险标记:13(剧毒品)。
包装方法: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1.42.2�理化性质库
主要成分:含量: ≥99.0%;硅≤0.15%; 铁≤0.20%; 磷≤0.03%; 硫≤0.01%; 砷≤0.01%;氧化二钠和氧化二钾≤ 1.0%。
外观与性状:橙黄色或红棕色结晶粉末。
熔点(℃):690。
沸点(℃):分解。
相对密度(水=1):3.3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闪点(℃):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
危险特性:不燃。与三氟化氯、锂接触剧烈反应。
溶解性: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溶于浓酸、碱。
1.42.3�应急处置库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高毒。
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1.42.4�管理信息库
操作管理: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管理: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易(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运输管理: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废弃管理: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1.42.5�毒理学资料库
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 10 mg/kg;小鼠经口LD50: 5 mg/kg。大鼠吸入磨制的V2O5
气溶胶LD100:700~800 mg/m3。人较动物敏感得多。急性中毒一般较轻,可恢复。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吸入过量V2O5尘后可出现鼻痒,随之可出现鼻塞与流清鼻涕,经数小时至1天后,开始出现咽部、肺部和眼黏膜的刺激症状,可有头晕、头痛、乏力,少数严重病例有烦躁或嗜睡等。检查时可见眼、鼻、咽部黏膜充血,肺有哮鸣音,舌乳头肿大,舌苔呈黑绿色(可能因口腔中的细菌及唾液中酶的作用,使V2O5还原为V2O3所致)。
代谢:各种钒化合物经肺吸收的程度仍未充分确定。据估计,可溶性钒化合物经肺吸收率约25%。急性动物实验表明,V2O5在1~3 d内可从肺完全廓清,但慢性吸收的廓清并无如此迅速。钒化合物不易经消化道吸收,吸收率为0.1%~2%;可溶性钒也可经皮肤吸收。
被吸收的钒主要经血清转运并广泛分布于机体组织中,主要贮存于骨中,其次为肝、肌肉和肾脏,亦见于内分泌腺和性腺。胃肠道外给予钒化合物时,从肾排出迅速。大鼠和兔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NaVO3时,60%在24 h内经尿排出,肠道排出量为10%~12%。
中毒机理:钒对机体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用微量钒饲高胆固醇的兔,可降低其血胆固醇和肝磷脂,并使动脉壁的硬化斑块消失。在钒作业的工人中,亦观察到血中胆固醇降低,可能是钒有抑制羟基戊二酸转化为甲基丁烯酸的作用。钒还促进硫的代谢,在氨基酸脱羧后的胺的氧化过程中,钒起到强力的转位酶作用。
1.42.6�应急医疗库
诊断要点:
主要损害呼吸系统和眼。
(1)急性中毒:一过性眼烧灼感、流泪、流涕、咽痛、咳嗽、气短、绿色舌苔,进而上述症状加重,频频剧咳、哮喘、呼吸困难,眼结膜、鼻咽部充血、红肿,重者出现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可伴有头痛、恶心、腹泻、出汗、乏力等症状。
(2)慢性中毒:头晕、乏力、失眠、耳呜、恶心、食欲不振,可有眼结膜、鼻咽部充血、鼻塞、鼻干、鼻出血、嗅觉减退、鼻黏膜糜烂、溃疡甚至穿孔,重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3)直接接触可致湿疹样皮炎或荨麻疹。
处理原则:
(1)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
(2)皮肤污染后,及时用酒精擦拭局部,并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溅入眼内时,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各20 min。
(3)呼吸困难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
(4)解毒剂:大剂量维生素C,尿矾升高时可用与依地酸钙钠(Na�CaEDTA)络合剂治疗。
(5)氯化铵酸化尿液可促进排钒。
(6)对症治疗:咳嗽、哮喘用镇咳药、支气管扩张药,用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
接触五氧化二钒的工人,每年应定期体检,有明显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不宜从事接触V2O5的作业。用作催化剂时应制成烧结块或丸状,以减少粉尘。燃料油中加醋酸镁或乙基硅酸,以防止形成五氧化二钒。在钒矿粉碎和焙烧工种应进行工艺改革,以减少钒尘污染空气;其他发生钒尘和烟的操作地点,也应建立抽出式通风装置。
1.42.7�侦查检测库
1.42.7. 1�监测方法
1.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2.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类 别
来 源
N-肉桂酰-邻-甲苯羟胺分光光度法
空气
徐伯洪,闫慧芳主编:《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催化极谱法
空气
徐伯洪,闫慧芳主编:《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N-肉桂酰-邻-甲苯羟胺比色法
空气
杭士平主编:《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
苯甲酰苯基羟胺比色法
空气
杭士平主编:《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
火焰原子吸收法
空气
杭士平主编:《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
1.42.7.2�国家标准
1.中国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
最高容许浓度(MAC)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
—
0.05 mg/m3
0.15 mg/m3
2.环境标准
中国(TJ 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1 mg/m3[烟];0.5 mg/m3[粉尘]
前苏联(1977)
中大气质量标准
0.02 m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