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频器分为直接调频和间接调频两类。后一种用积分电路对调制信号积分,使其输出幅度与调制角频率Ω成反比,再对调相器进行调相,这时调相器的输出就是所需的调频信号uf(t)。间接调频的优点是载波频率比较稳定,但电路较为复杂,频移小,且寄生调幅较大,通常需要多次倍频使频移增加。间接调频的调频器不受直流电压调制,故不能用在锁相环和自动频率控制环路中。
直接调频的工作原理是:用调制信号直接控制自激振荡器的电路参数或工作状态,使其振荡频率受到调制,变容二极管调频、电抗管调频和张弛调频振荡器等属于这一类。在微波波段常用速调管作为调频器件。 用调制信号uΩ(t)直接控制自激振荡器的电(如电容、电感等或工作状态),使其振荡频率随控制电压而变化的方法,实现这种方法的电路是直接调频电路。这种部件有时也叫做压控振荡器(VCO)。工作频率较低的VCO多采用变容二极管或电抗管;工作在微波波段的VCO则常采用速调管。直接调频的优点是频移较大,电路简单,但频率稳定度不高。
图1是采用LC振荡回路的调频器部分电路。VT是自激振荡器的晶体管;L是回路电感;C1、Cc和Cd构成回路电容,其中Cc是容量较小的耦合电容,Cd是变容二极管反向偏置时的等效电容。输入调制电压变化时,Cd随之变化,因而振荡频率受调制而变动,输出调频信号。这种调频电路的优点是电路简单、易于获得较大的频移,而且调频特性较好,所需的调制功率也很小;缺点是频率稳定度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采用晶体振荡器,构成晶体振荡器调频电路;但此时频移较小,一般只能获得10数量级的相对频移。
用RC多谐自激振荡器也可以做成调频器。利用晶体管的阻值受调制电压uΩ(t)控制的特点,使晶体管和电容等构成的RC多谐振荡器频率发生变化而产生调频波。这种调频电路也很简单,频移大,调频线性好,而且几乎没有寄生调幅。但输出是矩形波,须用低通滤波器滤除各种谐波分量方能获得正弦调制信号。此外这种电路的频率稳定度不高,振荡频率也较低,常用于以音频为载波的低速数据传输设备。 用可控自激多谐振荡器实现调频的电路(图2)。晶体管T1、T2和电容C1、C2构成多谐振荡器。调制信号通过晶体管T3、T4控制电容C1、C2的充放电电流,使多谐振荡频率随之改变产生调频波。这种调频电路比较简单,频移大,调制线性较好,而且几乎没有寄生调幅;但是输出是矩形波,含有丰富的谐波分量,须用低通滤波器加以滤除才能获得正弦波调频信号。这种电路的缺点是频率稳定性较差,振荡频率也较低。常用于以音频为载波的低速数据传输设备。
利用其他型式的张弛振荡器也可以构成调频电路,这种电路不采用电感,容易集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