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样制造"弓"的

2025-04-25 20:27:3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传统筋角弓的制作中,每一部分都要单独进行,一开始的修弓胎,长度确定后还要保证均匀的厚度,而后打磨弓胎,这一步就已经开始控制弓的形变。弓胎两端开V口后,要将打磨何时的稍子进行插接,这一步十分的关键,如果弓稍不在弓胎的中线上,那么弓成后必然会出现“翻弓”。老话讲:“翻弓打死牛”,而这一步的严谨就决定了成弓时不会有翻弓现象的发生
这两步过后就可以给弓粘贴望把了。望把,即弓把,是射箭时持弓手握持的部分,望把的粘合要尽可能的牢固,当然严丝合缝是最基本的条件。
当这一切都做好时,就要处理牛角了。牛角是贴在弓臂内侧的部件,牛角首先要修型,成片后还有一道工序叫做刮角面,这一步骤可以减轻牛角的自重,同时又加快了牛角的回弹速度。成弓后,这一部分主要保证了箭的初速。贴牛角时如果角片不够长,则需要一个叫做“梁子”的东西出场了。梁子可以在保证不影响弓的性能的前提下让弓匠使用更短的角片。
接下来就是组合这些原材料了。先贴望把,再插弓稍,而后贴角片。这时候,胶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胶既要有强大的粘合力,又要有弹性,古时工匠们便选择了天然的生物胶:鳔胶。鳔胶取自鱼鳔,进行熬制后成胶,熬制的火候也有着不少的讲究。好胶才能出好弓,所以胶的熬制也是决定弓的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了胶,自然就可以开始粘合原材料了。这时候,为了保证弓胎与角片粘合的严丝合缝,一样新的工具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走绳”。走绳可以给粘合时的弓胎以及角片施加平均的压力,让粘合变得精致而细腻。
这时候就可以开始制作的最后一部分了,铺筋。筋一般取自牛背筋或蹄筋,要晒干后砸开,在经过数道工序后除去蛋白质的部分,然后梳理到筋丝相互不交叉,这样的筋丝才能使用。铺筋时也不是随便铺上就行,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厚度,而且一定要左右对称,不然出来的弓是没有办法使用的。
整套工序最快也要一年时间。当然了,一年只有一张弓自然是没有办法达到供给数量的,所以旧时弓匠们都会在相应的季节里备上多把弓的原材料。一个人一年最多也就同时做着那么三五张弓,不是做不多了,而是没法分心同时做好这么多张,所以古时弓匠都是一大家子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