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名爵这个品牌,近百年的历史自然是有些底蕴的,但是这个品牌与很多汽车品牌不太一样,自诞生之日起,名爵便专注于打造高性价比和动感十足的车型,其中有很多经典车型风靡于世,诸如MGA、MGB等。尽管发展历程略显坎坷,甚至曾几度易主,但初心未变,始终如一。
归属上汽集团之后,名爵旗下的车型也都带着浓浓的运动基因,只不过因为以往国内市场发展阶段以及消费者接受度的问题,名爵这种明显偏向运动的设定并没有得到大面积肯定,但在许多“玩家”心中,名爵有着很高的名气。而且时至今日,名爵依旧在践行着“为年轻人造车”的使命,更因为当下Z世代的崛起,名爵的年轻和运动标签显得非常贴合时代主题。
但是,Z世代的消费和喜好始终在不断变化之中,而年轻人对于时尚和美的追求也在迅速变化着。汽车只有追随年轻人的脚步才能融入年轻人的圈层,所以,“设计”这个敲门砖至关重要。而名爵也随着这股潮流在设计上进化到了第三代,其首款车型便是MG领航。
这款新车于日前刚刚上市,售价9.98-15.98万元,定位紧凑型SUV,搭载1.5T、2.0T两种动力。新车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名爵第三代设计语言,造型极具运动感和冲击力,视觉上传递出很强的攻击性,可以说正是当下年轻人想要的范儿。
所以,在抓眼球方面, MG领航很是上心。夸张的前脸造型、激进的细节点缀,连车内也都是运动“情节”,除了平底运动方向盘、铝合金换挡拨片、一体式运动座椅之外,方向盘右下角那个超级运动模式Super Sport的红色按钮相当唬人,按下之后驾驶模式会随之切换,氛围灯也会闪烁起来,全方位营造出出色运动感。
名爵向来善于营造内饰的质感氛围,色彩布局也一向大胆,所以MG领航在车内的布局以工艺用料方面都能令人放心,整体豪华感和科技感营造的也都比较到位。同时,MG领航拥有4610/1876/1685mm的车身尺寸和2720mm的轴距,处于同级主流,在乘坐空间方面表现相当不错,尤其是后排腿部空间,足够宽敞。再就是MG领航车内储物格的数量相当可观,几乎是触手可及之处均能找得到储物的地方,而且部分储物格的容积也足够大。后备厢容积较大(463-1287L),而且内部拥有不错的平整度,空间利用率较好。
另外,配置也是MG领航的重头戏,新车全系标配最新斑马Venus系统,拥有MG专属AI助理,支持自定义AI形象,并支持90秒连续对话能力,可实现500+车功能全语音控制,以及支付宝小程序、车家互联等海量生态接入。此外,MG领航还提供一体式真皮运动座椅、手机无线充电、可开启全景天窗、10.1英寸中控液晶屏、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等;更有BOSE音响,保证车辆在视听方面的一流表现,这在同级可是不多见的。
至于安全,除了最多6安全气囊、ESP、360度全景影像等之外,MG领航还配备了由ACC全速段自适应巡航、ICA集成式高速智能巡航功能以及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LDW车道偏离报警系统、RDA后方盲区监测系统等组成的“Safety Fast全时安全辅助系统”,提供多种安全辅助,进一步提升日常行车安全性。
而动力总成则有1.5T+6MT/7DCT、2.0T+6DCT两种可选,动力性能和变速箱表现也都比较称职,并且顶配车型还提供四驱可选,可以说,MG领航可供用户选择的余地还是比较大的,当然,驾驶感受还是以舒适为主,毕竟这是台家用车。
有实力,但是否有市场?
以上来看,MG领航整体实力还是不错的,其售价,也是杀向了当前紧凑型SUV的主流区间,而目前国内紧凑型SUV市场各家都已经杀红了眼,以哈弗H6、长安CS75、吉利博越等为首的老牌劲旅盘踞这一市场相当长时间了,而且还有奇瑞捷途系列、长安欧尚系列等以价换量的存在,作为新晋车型,MG领航想要从中分一杯羹,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
可能,对MG领航有利的一面是,如今Z世代的消费群体由于是伴随着互联网蓬勃发展而长起来的一代,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所以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或者说对于人生观的塑造远比之前更加丰富多彩,他们不盲目追求所谓的主流,而是更加自我。所以,尽管MG领航所处区间已经是一片“红海”,但不代表这个市场没有生的希望。假如它能保持产品的新鲜度,持之以恒做精准推广,也许还能搏得一片立足之地。
单看产品,MG领航可以说是一个款很容易让人记住的车,尤其如此张扬的外形设计在当前中国品牌车型中还不多见,这是它的优点也是优势;而内饰的打造以及科技、配置、动力总成等,相比同级也不落下风,理论上,这是一款很有吸引力的车,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但笔者认为这个过程还需要品牌营销体系做更多落地的圈层传播,为这个品牌和车型打造差异化的记忆标签。
写在最后:MG领航能否一战成名,目前还不好说,但是这款车表现出来的实力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通过第三代设计语言打造的非常吸引人的运动外观,是吸引Z世代的一大利器,加上出色的内饰、全面的配置以及丰富动力总成等——MG领航的未来且待观察。
关注车业杂谈,一起聊车、玩车、侃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