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为什么会被除名?

2025-04-13 11:44:4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冥王星非常小:许多人认为冥王星体积非常小,像普通的小行星一样,事实上这颗矮行星直径2360公里,是月球直径的三分之二,木卫二直径的四分之三。冥王星最大的卫星冥卫一直径大约1207公里。

2、冥王星曾是海王星的“卫星”:1965年,研究人员发现一个轨道共振——冥王星和海王星之间轨道存在一个最佳引力点,这个轨道共振能够避免两颗星球过于彼此接近。

3、冥王星是一颗冰冷星球:冥王星表面覆盖着大量冰层,其中包括冰冻氮和甲烷,但是冥王星密度整体上是冰水的两倍,这颗矮行星质量是由三分之二岩石和三分之一冰水构成,因此,冥王星精确地讲是一颗带有冰壳的岩石星球。

4、冥王星总是处于“黑暗”:冥王星运行轨道距离太阳大约48亿公里,因此许多人猜测这颗星球表面一直处于黑暗。

5、冥王星缺少空气:上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冥王星存在大气层,主要包含氮气,就像地球大气层一样。但是冥王星的空气还包含一氧化碳和甲烷,比地球大气层更稀薄,更多地延伸至太空环境。

扩展资料:

冥王星(小行星序号:134340 Pluto;天文代号:♇,Unicode编码:U+2647)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

冥王星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九,质量排名第十。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海外天体,其质量仅次于位于离散盘中的阋神星。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

2015年7月14日,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成为人类首颗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

2016年3月4日,美国航天局“新视野”号探测器项目团队最新发现冥王星的顶部也覆盖着皑皑“白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冥王星

回答2:

冥王星并没有被除名,只是被重新划为矮行星。

冥王星( Pluto,小行星编号为134340,天文符号为♇)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被发现的第一颗柯伊伯带天体,第一颗类冥天体,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

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九大行星。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若的天体开始挑战其行星地位。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因此在2006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将冥王星排除出行星行列,重新划为矮行星。

相关分类

“行星”有两个主要定义。忽略通常不一致的技术细节,第一个要求天体是否像行星一样运转(例如其轨道和与其他物体的关系),第二个要求天体看起来像行星一样(例如其是否具有行星地质)。冥王星符合第二个定义,但不符合第一个定义。

从1992年起,发现了许多与冥王星相同体积的天体,这表明冥王星仅是柯伊伯带天体的其中一员。这使它的行星地位成为争议,许多人质疑冥王星是否应该与周围天体一起考虑还是分开考虑。

博物馆和天文馆馆长有时会通过在太阳系的行星模型中忽略冥王星,从而引起争议。 2000年2月,纽约海登天文馆(Hayden Planetarium)展示了只有八个行星的太阳系模型,一年后成为头条新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冥王星

回答3:

】冥王星被逐出太阳系九大行星行列之后一星期,反对声铺天盖地,一批不满的天文学家已经展开“冥王星平反”运动,超过三百名人签署请愿信,抨击国际天文学会这个决定。据悉,按照新的行星定义的第三条来要求,地球可能也会被开除。

  近日,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天文学家们投票通过了新的行星定义,确认太阳系现在只有八大行星:水星、地球、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新定义对行星有三个要求:一是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上;二是有足够大的质量使其表面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形);最后是已经清空了其轨道附近的区域。

  对于行星定义的第二条,请愿的天文学家认为,新的定义运用的是动力学而不是物质本身的特性,而且这个结果将影响到天文学其它体系的定义,比如恒星、星系、星云甚至小行星。因为在这些体系的定义中,动力学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而按照新的行星定义的第三条来要求,地球可能也会被开除。

  据悉,明年再开会千人参加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近日在其网上版说,这批科学家计划2007年再次召开天文学大会,推翻行星新定义,他们希望能有多达一千位天文学家与会。

  美国宇航局冥王星探险任务“新地平线”的负责人艾伦�6�1斯特恩是组织者之一。斯特恩表示,将有大约二十位行星科学家来组织这次会议,预计届时可能会有一千名天文学家参加。此次会议可能于明年年中召开。

  斯特恩说:“定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事物归类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接受《新科学家》杂志采访时表示:“作为科学家,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将大量事实归纳为少数概念。”他还抨击在国际天文学会近一万会员之中,“只有大约428人”参与了8月24日在布拉格举行的把冥王星贬为“矮行星”的投票,投票人数只占全球天文学家的百分之五。这样的比例作出这样重大的决定实在缺乏说服力。

  “这是个草率的决议,是糟糕的科学。一切都没有结束。”斯特恩说:“一些老师写信对我说,‘我们都不知如何教这门课程了’。我们必须帮助他们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给他们戴上的枷锁中解脱出来。”相对于表决程序上的欠妥,参加请愿的科学家最不能接受的正是新的行星定义。

  除这些签名的天文学家外,参加表决会议的威廉斯大学天文学家杰。帕萨克弗也仍然坚持冥王星是一颗行星。他说:“这次会议的精神在于对未来科学发现和行为的规范,但不应是对过去的否定。”洛威尔天文台主任米李斯也表示,他希望的是增加新的行星,而不是排除冥王星。

  国际天文学会下次会议于2009年举行,意味一场漫长的战争即将在天文学者之间展开。在这场冥王星大争论中,科学声誉、历史、太阳系的学说以及环绕其它星体运行的行星定义将全都被触及。

回答4:

通常认为冥王星是已知大行星中最外围的一个,也是离太阳最远的一个。其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59亿公里。冥王星的轨道很偏心,当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它比海王星离太阳还近。如1979年至1999年期间,冥王星就处于海王星轨道的内侧。

由于冥王星离地球的距离太远,甚至用望远镜看去,也总是相当暗淡,其亮度总不大于14星等。冥王星的亮度在6.387日的周期内有规律地发生约12%的变化,表明该行星的表面反射性质不是均匀的,也表明该行星每6.387日自转一周。

冥王星的直径约2300公里,约为月球的三分之二。其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8至2.2克。根据这一密度值,天文学家从理论上推测冥王星的成分大部分是固态甲烷,还有相当数量的较为致密的物质。红外观测有力地表明,冥王星极冠的成分是甲烷冰。这种冰冠有时会延伸到距冥王星赤道半程处。该行星上温度极低的事实支持表面物质均是冻结的说法。据估计,冥王星平均表面温度为零下215到零下228度。在1988年一次冥王星掩星时,观测到它具有一个稀薄而膨胀的大气,其成分是甲烷和相当数量的较重的气体.

但是现在发现了太阳系的第10个行星, 冥王星和它比起来太小了,所以要把冥王星逐出太阳系家族,把第十个行星加进来!

太阳系家族又添新成员 天文学家发现第10颗行星

本报华盛顿7月30日电 天文学家报告说,他们已发现了太阳系的第10颗行星,它的直径为2250公里,比第9颗行星———冥王星大,距离太阳的距离几乎是冥王星距太阳的3倍。这是自1846年发现海王星以来,天文学家发现的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也是迄今为止在太阳系观测到的最远行星。该行星目前距太阳的距离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97倍,也是在库伯带中发现的最大天体。冥王星也处于柯伊伯带。

  目前,这颗行星被暂命名为2003UB313。

  在上周五宣布这一发现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麦克•布朗说:“就像冥王星一样,2003UB313表面被甲烷冰所覆盖,它的温度比绝对零度大约高30度。”

  1992年以前,人们只知道冥王星是库伯带中唯一的天体,但此后,天文学家在那里发现了几百颗更暗的带冰天体在海王星以外的轨道绕太阳旋转。5年前,布朗小组开始系统地探索库伯带中的大天体。2003年10月21日,他们曾发现了直径为1280公里的Qauoar天体和塞德纳天体,但直到2005年1月8日,布朗小组才观测到这颗新天体。它距地球如此之远,其亮度表明它的体积必定很大。它的轨道也与其他行星不同,它与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轨道平面倾斜44度,布朗小组据此推测,该颗行星的轨道倾斜可能是由于同海王星的多次接近造成的。计算表明,它处于其560年轨道的最远点。

  通过红外观测能得知其亮度,但由于这颗行星太暗了,并又太冷,使用斯皮泽太空望远镜也未能发现它。布朗小组希望有更多时间对其进行观测,以获得包括行星大小和亮度的更详细信息。

  7月28日,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小行星中心”公布了命名为2003EL61的天体,说它是一颗略小于冥王星的天体。第二天早晨,布朗接到了一个电话,声称一名未知黑客已偷窃了他计划发表的数据,这导致布朗立即宣布发现这颗新行星。

  本报华盛顿7月30日电(记者张孟军)据美天文学会报道,新发现的第10颗行星有像冥王星一样的表面。双子座天文台已获得2003UB313即所谓太阳系第10颗行星的初步光谱,这一观测是由该天文台的特鲁基洛于2005年1月25日获得的,他也是2003UB313发现小组的成员。

  UB313的存在正式由“小行星中心”于2005年7月29日宣布。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麦克•布朗、耶鲁大学的大卫•雷宾洛维斯和双子座天文台的查特•特鲁基洛组成的发现小组,现在仍然不能确定该天体准确的大小,但他们报告说,它应该和冥王星大小相当或者比冥王星更大。

  为更好地表征该天体的表面,该小组用北双子座望远镜上的“近红外摄谱仪”(NIRI)获得了该天体的光谱。光谱表明有极强的甲烷冰迹象,显示出类似于冥王星的光谱。冥王星也是被甲烷冰所控制的。

  特鲁基洛称:“我们对这个天体了解得并不多。然而显然,它的大小和成分很类似冥王星。”甲烷冰存在的不寻常处在于,这显示出,自太阳系45亿年前形成以来,它的原始表面不可能被大大加热。特鲁基洛解释说:“因为如果UB313曾接触过太阳,所有甲烷冰就会立即蒸发。”目前,除了仅在冥王星和海王星的“半人半鱼神”卫星上找到过甲烷外,没有任何人在柯伊伯带的天体上发现过甲烷。

  该小组已获得较小行星2003KL61的光谱。2003KL61小行星是由两个独立的研究小组(西班牙SierraNevada天文台小组和布朗领导的小组)于2005年7月29日发现的。这个天体比冥王星小,但显示很强的水冰特征,类似于在冥王星的Charon卫星表面看到的水冰。

  研究小组将在于9月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部年会上详细报告他们的观测结果。

回答5:

最早人们对九大行星的定义是按照距离太阳远近排序的,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