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6是中国自主生产的大型飞机.1959年我国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开始仿制这一轰炸机,后一度终止,64年3月恢复研制。由于选择建设工厂的厂址有重大地质问题,造成了仿制工作上的重大经济损失。轰-6是当时中国试制的吨位最大的飞机,全机零件多,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及工作量大。在试制过程中,陆颂善组织技术力量,补齐了苏联未提供的强度计算等资料,编制了新工艺和关键技术资料,攻克了多项技术关键,应用了多项新技术。该机于1968年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中型轰炸机的历史,填补了航空工业的空白。
1959年,聂荣臻与空军和三机部谈话,提到图-16很落后,不能作为作战飞机使用,目前的试制可以当作练兵,将来空军不用,还可以交给民航使用。第一架轰-6原型机于66年10月完成,用于静力试验。1968年12月24日,毛主席生日前夕,采用国产涡喷-8发动机的轰-6首飞成功,69年批量投产。由于我国之后一直未能获得更好的替代机型,轰-6服役至今,并仍在继续改进生产之中。
有在1970年,运10,但那时缺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