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体构成: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以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制定的指标体系为基础,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一定期间电子政务建设过程表现及成效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综合评判。
在宏观层面,电子政务的目标已经锁定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行政能力上,要实现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信息资源共享和跨部门联合应用,为全社会服务。但在管理体制上,却缺乏跨大系统、跨部门的强有力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缺乏有效的协调、指导机制。虽然国家做出了及时正确的决策,但恰如2002年17号文件规定的一些任务,由于管理职责不清,组织保障不到位而难于完成。
在微观层面,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的执行部门至今没有建立起责任制,无人对失败的信息系统承担法律责任。一方面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应用系统越来越复杂,建设与管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另一方面政府IT部门日趋边缘化,建设管理多头化,专家论证形式化,无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恶果更加明显。例如,不计行政成本的"豪华电子政务"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有成为变相"福利"的危险;跨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应用系统建设举步维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