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金属矿勘查技术和测试技术

2025-03-29 07:05:3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技术包括勘查理论、手段、技术、装备和标准规范等。从勘查理论上看,《中国非金属矿资源形势分析》、《中国非金属矿成矿系列研究》、《中国非金属矿成矿地质图》等一系列成果,特别是非金属矿成矿系列的研究成果,从非金属矿含矿建造入手,深入体察非金属矿的大地构造环境,大地构造演化历史,成矿的温度、压力、成矿物质来源、成矿后生作用及其温度等,阐明了同一含矿建造中可能出现的矿床组合的规律,从而对提高非金属矿找矿、勘查效率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实践证明,非金属矿成矿系列的研究,不仅有力地推动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向前发展,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非金属矿床成矿理论宝库。从勘查手段和勘查技术装备上看,有进步但不全面。勘查手段和方法总体上还不先进;随着全站仪、GPS等工程测量技术装备仪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测量工作精度和效率;地质填图采用手持GPS等设备定位,较以前人工填图定位有了很大进步;钻机、钻头、钻具的改进使钻探效率有了提高;但是,物探技术装备、快速采样机、快速化验仪器应用较少,导致了非金属矿快速评价难以实现,降低了勘查效率和勘查效益。从标准规范上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中形成的标准规范不断地被修正,其更具灵活性,更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其中变化较大的是勘查阶段的划分和储量级别的划分。1999年之前,地质工作按可靠程度划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1999年之后,地质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即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储量级别在1999年之前分为A、B、C、D、E等级别,1999年之后做了很大调整,取消了A、B、C、D、E的等级,采用了新的分类标准(表1-3-1)。详情可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中国非金属矿测试技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缓慢地进展。一是测试项目在不断增多,到目前为止,中国能够完成非金属矿检测项目200余项(表1-3-2),常见检测项目能达到的分析精度见表1-3-3。二是,据不完全统计,在测试方法、实验、仪器、科研等方面取得科技成果200 余项。三是,到目前为止,中国颁布了128个非金属矿和建筑材料测试标准和技术规范,其中膨润土、高岭土、海泡石、滑石、硅藻土、石墨、石材、石膏、石棉、云母、重晶石等矿种的测试方法已比较全面系统。四是,我国非金属矿标准物质的研制取得较大进展,国家已批准79件标准物质。标准物质的研制促进了测试技术的发展,也有利于管理。总体上看,我国非金属矿测试技术水平还不高,技术装备比较落后,某些测试方法还需要不断改进,标准物质还应不断增加,测试标准也应达到国际标准。

表1-3-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注: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为经济的,2M为边际经济的,2S为次边际经济的,3为内蕴经济的,?为经济意义未定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为可行性研究,2为预可行性研究,3为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为探明的,2为控制的,3为推断的,4为预测的。b为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表1-3-2 中国非金属矿物测试项目

续表

表1-3-3 中国非金属矿物主要测试项目的分析精度

(据GBW(E) 070047—63,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