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是现在的多少斤?

三国上一石粮饷是多少?
2025-04-07 04:46:2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石等于50千克等于100斤,现在河南某地区和浙江部分地区依然把50千克的粮食,称之为一石(dàn)粮食。

石:多音字(石拼音:shi ),汉语拼音,重量单位、姓和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等含义。石的词性多样,可以是名词(坚硬石块等),形容词(坚固的,大的等)或者量词。

扩展资料:

石字用法:

以“石”为偏旁部首的字通常属于以下情况:石制品

例:碑砖砥础硪碓碌碡石头加工

例:砌研砸碎破

固体非金属化学元素:例:硼碳硅矽硫砹磷砷硒碘碲

参考资料:石百度百科



回答2:

石,读音dan,作为计量单位,有两个用法: 1.容量单位。10斗为1石。 2.重量单位。在汉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作为容量单位,1石是现在的多少斤?石主要用来计量粮食,稻谷、粟等等。一石多少斤,有个比重问题。 以下摘自《关于古代粮食钟亩、石的问题》 “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 ...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也认定: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汉代1石为20000毫升,1斗为2000毫升,即秦汉时期1斗禾重2.7斤,这也是以实物测量所得数据。...”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

回答3:

不同的时代都不同 在宋代,一石=97KG 在唐朝,一石=53KG 在清代,一石=28KG 在秦代,一石=109KG升 是体积单位,1升水的质量是1 KG,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密度,所以质量不同. ''石''旧社会计量单位,一石合十斗,一斗合十升,一石合一百升,如果以大米为被测量物,一升米为一斤重左右,一石大米重大约为一百斤,也就是五十公斤左右。 计量单位“石”正确读音是shi ,不是dan 。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第一部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的字典,关于该书中石的读音,清末文字学家段玉裁注释为常只切,用今天的拼音表示是Shi 。 《古今韵会举要》 卷二十八入声 (元) 黄公绍、熊忠撰 汉志十斗曰石凡称硕(shí) 者,言其量也。 《正字通》 卷七 (明) 张自烈撰 „„又石与儋(d àn )别,(汉书)蒯通传:守儋石之禄。注:儋小罂受二斛,南史刘毅家无儋石之储,俗讹呼石为儋„„ 《霞外攈屑》 卷九小栖霞说稗 (清) 平步青 第五回每家两石。俗书担字作石,因误为石。 《康熙字典》是官方权威字典,其中“石”没有dan 的读法。可见石作为计量单位,直到清朝其正确读音还是shi 。 但是,把石误读为dan ,古已有之。原因是一石为120斤,与一个成年男子所能挑动的份量“一担”相若,在文化程度不高的劳动者和商人阶层,出现了“俗讹呼石为儋(担)”的现象,到了民国时以至于很多人担石不分了。由于某些字典把计量单位的石标注了dan 音,这一错误便借着字典的权威广为流传。包括今天的《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也都因袭了这一既成事实,采用了d àn 音,同时也承认“在古书中读shí,如‘两千石,万石’等”。 有人说dan 是现代普遍的读法,shi 是古代的读法,我们作为现代人应该采用现代读法。这个说法是没有道理的。正因为shi 是古代读法,而现代人又不再用石作计量单位,我们才更应该读shi ,以尊重“石”的原义。dan 的读法不过是以讹传讹的结果,不仅使读音变得烦琐,还混淆了石和担的概念,不利于汉字文化的传承。

回答4:

1.重量
石主要用来计量粮食,稻谷,粟等等。一石多少斤,有个比重问题。而各个朝代不一样。
在战国时期,一石=是现在的五分之一市石,即10公斤。
在汉代,一石=60KG (汉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三十斤即15千克为钧,四钧为石,因此一石就是60千克)
在宋代,一石=97KG
在唐朝,一石=53KG
在明代,一石=50KG
在清代,一石=28KG
在秦代,一石=109KG
现在说“一石”一般都是用重量来计的,不是容量。而多以汉代的一百二十斤为主要换算标准。
2.容量
如果按容量则情况不一样:
作为粮食的单位石,是容积石,不是重量石。也就是是粮食一石是容积单位,一石为十斗,一百升。明代一升为1.025市升。
就是说明一石合今天102.5市升。
而一市升粟(未去壳)重1.35市斤,一市升小米大约重1.6市斤。
所以明代一石粟重138.4市斤,一石小米重164市斤。

回答5:

石是容积单位,斤是重量单位,两者不能换算。1石等于10斗等于100升。米的堆密度差不多是800g/升,所以1石米差不多有16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