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甲秀楼对联的理解

2025-02-24 17:30:2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上联: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开拓。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岩疆半壁。恰好于矢碉隳,乌蒙箐扫,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山。漫云筑国偏荒,莫与神州争胜概;
  下联:
  数千仞高临牛渚,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颓波挽住。想秦通僰道,汉置牂柯,唐靖矩州,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留得旧迹千秋。对此象岭霞生,螺峰云迭,缓步登临,领略些画阁烟景。恍觉蓬瀛咫尺,招邀仙侣话游踪。

  备注:
  鳌矶:南明河中昔有巨石兀立,其形似鳌,人称鳌矶,甲秀楼即建于其上。 一层更上:化用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意。 衡湘:衡山和湘江,均在湖南境内,代指湖南。 滇诏:滇和南诏,古国名,均在云南境内,代指云南。 粤峤:两粤和峤岭,特指广西。 巴夔:巴郡和夔州,均属四川,代指四川。 迢递:远貌。 关河:关山河流,版图。 两游:两河,指长江、西江。 岩疆:高山之地。 于矢:地名,少数民族僰人聚居于此。 碉隳:碉堡毁弃,喻战乱结束。 乌蒙:山名。 箐扫:竹林扫净,喻天下太平。 筑国:指贵州,筑是贵阳市的简称。 牛渚:南阳河畔的地名。 双柱:指甲秀楼前的两根圆形大柱。 僰道:地名,为僰人所居,在今四川宜宾,史传秦代始通僰道。 牂柯:汉代郡名,西汉元鼎六年前置,辖境约当今贵州大部、广西西北部和云南东部。 矩州:唐代州名,武德四年置,地为今贵阳。 宋封罗甸:《贵阳府志》记载,宋开宝年间,普贵纳土归顺,宋朝封他为罗甸王。 象岭:指贵阳市西北角黔灵山上的象王岭。 螺峰:指贵阳市东门外的扶峰山,其山石多螺旋。 蓬瀛:传说中的二仙山名。 仙侣:理想的旅伴 。
  简析:
  上联:甲秀楼东靠湖南,西连云南,南邻广西,北接四川,地理环境十分优越。而苗岭山脉贯穿贵州中部,是长江与珠江两大河流的分水岭,与从云南伸展而来的乌蒙山,遥相对峙,有“阴天蔽日”之感。
  下联:康熙举人、官至军机大臣的鄂尔泰开拓古州,在甲秀楼前铸两根圆形大铁柱,是为勒保平南笼而树的丰碑。从秦代开始打通道路,汉代就设置了郡县,经唐、宋,一直到今天,历史悠久。刘蕴良是贵州安顺人,对贵州的历史与人文景观了如指掌。
  上联主要写四方景物,下联追叙贵州历史,寄兴寓情,多有歌功颂德之辞,自从刘玉山此联嵌于甲秀楼上后,便成为甲秀楼一绝,甲秀楼也因此而广为人知。如今,甲秀楼在人们心目中已成为贵阳市的标志,真乃联因楼作,楼因联传。同样,刘玉山的名字也随着甲秀楼和甲秀楼长联一起留在了人们心中!

回答2:

上联: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开拓。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岩疆半壁。恰好于矢碉隳,乌蒙箐扫,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山。漫云筑国偏荒,莫与神州争胜概; 下联: 数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