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中班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025-04-26 16:17:3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以通过儿歌《问好歌》,帮助幼儿掌握见到不同的陌生人时如何称呼的方法:“我是好孩子,见人打招呼,脸上眯眯笑,开口问声好。见了年长的,‘爷爷,奶奶好!’见了中年的,‘大伯,大妈好!’见了年轻的,‘叔叔,阿姨好!’比我大点的,‘哥哥,姐姐好!’大家都夸我,从小懂礼貌。”在参观超市、西门小学、江滨公园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已学会的儿歌和那里的叔叔阿姨等工作人员“问好”、“道谢”,在真实的情境中既扩大了他们礼貌交往的机会,同时也逐步帮助他们养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待人彬彬有礼的好习惯。
在桌上贴有孩子们的照片,便于幼儿识别自己的座位;
在桌腿上贴上一朵小花,孩子往桌子下推小椅子时,和小花做朋友,使桌子、椅子摆放整齐有序。
在班级鞋橱、毛巾架、水杯橱上贴上幼儿的照片,让孩子对应取放。
幼儿玩玩具时常会乱放,我们用即时贴剪出不同的形状,如花形、心形、叶形、星形、月形,对应贴在玩具筐和橱柜上,由于标识明确,非常利于孩子物归原处。

回答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关注孩子未来的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有不少教师,只重视孩子的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而忽略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行为技能的训练。长此以往,将会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