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的系统结构 该怎么简述? 求大哥 大姐们帮忙啊!!

2025-04-02 10:26:1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因素包括(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 社会生产力是特定的生产力因素在特定的组合方式下形成的有机总体,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侧面的巨大系统。社会生产力系统有四种基本的组合方式:①质态组合方式,亦称属性组合方式。指生产力诸因素构成生产力系统时在物质属性上互相适应的联系状态。作为单个因素之间的适应,这是一种技术性联系,即生产力诸因素(诸环节)之间互相提供生产条件、互相进行实物补偿的“投入产出链”。作为诸因素总体的适应,这是一种经济性联系,即社会生产力系统各大领域之间按社会必要劳动量相互进行价值补偿的“投入产出链”。两种联系是统一的。②量态组合方式,亦称数量组合方式。指生产力诸因素构成生产力系统时客观要求的数量配比。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生产力诸因素或诸环节为形成某种具体的生产力所需要的比例关系;另一种是生产力诸因素为在某一经济实体内形成有效的生产力所需要的聚集程度,即规模。两种表现形式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前者是相对量,从分解的角度考察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后者是绝对量,从综合的角度考察诸因素的聚集规模。③时间组合方式。指生产力诸因素进入或退出生产力系统运行过程在客观上要求的先后顺序,以及它们在运行中所持续的时间长短。这是每个生产力因素为其他因素发挥作用提供条件,为整个生产力系统发挥总体功能提供条件所需要的一种时间安排。现实中至少存在三种基本的时间组合:劳动者因素与生产资料因素的时间组合,劳动手段与劳动对象的时间组合,基础设施与制造设施的时间组合。④空间组合方式。指生产力诸因素构成生产力系统时在地域上的分布和联系状态。空间组合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解决某种产品的生产对某种生产条件的依赖,即“指向性”问题;有利于解决两个以上地区的生产力因素之间互相补偿的关系以及运输手段与信息手段对地理距离和运行时间的影响,即“经济互补性”和“时空收缩度”问题;有利于解决某种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对其他生产的连锁关系,即“乘数效应”问题;有利于解决在哪一地区配置(或停止)哪种生产最合算,即“比较利益”问题。 社会生产力要素是指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力,就是明确劳动目的、知道劳动内容及方式方法的劳动者;劳动对象,“包括用于生产的自然物、原材料等”;劳动资料,“包括劳动工具、动力系统、运输系统、信息传递系统和劳动场所等”。这是“生产力三要素论”。 “生产力三要素论”只将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物,列为生产要素,是“低素质的工业文明意识”、“洋洋自得的至上唯物主义”、“傲慢的阳刚唯物主义”(见 http://hrkl.3322.net 《豁然开朗》第四集之《最大的冤假错案》篇),无法解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就只好说“科学技术不是独立的生产要素,它是通过渗透到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中,才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这“渗透论”,在语义和逻辑上就难讲通:生产要素,是投入生产过程的最原初手段;说科技知识“不是独立的生产要素”,就是说它不是独立的最原初手段,也就不是生产要素, 更不是“第一”!我持“替代论”:知识是一种生产要素,具有广泛的替代作用,可以替代其它生产要素,也就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无限发展。因此,它才是“第一生产力”。 《资本论》说:“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资本论》还说:“根据劳动的过程,我们看不出它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是在奴隶监工的残酷的鞭子下,还是在资本家的严酷的目光下;是在辛辛纳图斯耕种自己的几亩土地的情况下,还是在野蛮人用石头击杀野兽的情况下”,“我们不必来叙述一个劳动者与其他劳动者的关系。一边是人及其劳动,另一边是自然及其物质,这就够了”。马克思说得再简单明白不过了,“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撇开了“社会”因素,决不是“社会生产力要素”。初创于斯大林时代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直把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当成社会生产力要素,罔顾马克思的论述,是一种低级错误,几十年来不受质疑,真可拍案惊奇! 至于社会生产力要素,马克思说过:“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他还说过,土地“给劳动者提供立足之地,给他的过程提供活动场所”。这些论述中:“工人”,就是劳动要素;“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就是知识要素;“自然条件”,就是自然环境要素;“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就是资本要素;“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靠的是信息要素(那时还没有“信息”一词,马克思把它叫做“资本生产力”)。马克思的这些话,用今天的语言说: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信息、知识、环境等六个。《豁然开朗》第一部业已说过,任何历史时代,人类生产和生存都要依赖劳动、土地、资本、信息、知识、环境等六个要素,“一个都不能少”;也已一网打净,不好再增添别的什么要素。这是“生产力六要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