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体淬火是怎么处理?

2025-04-14 01:22:0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钢材或钢件加热奥氏体化,随之快冷到贝氏体转变温度区间(260~400℃)等温保持,使奥氏体转变成贝氏体的淬火工艺。是常见淬火工艺的一种。

贝氏体淬火指加热完成后将工件放入盐池中等温转变,形成贝氏体组织,不同材料等温温度不同(根据马氏体转变温度Ms定),一般300C左右。贝氏体分下贝和上贝,下贝氏体综合力学性能好,并好于同硬度马氏体回火组织。

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

贝氏体淬火又叫等温淬火,金属奥氏体化后,快速冷却到贝氏体转变温度,然后等温处理,待贝氏体转变完成后,冷却至室温。

高碳铬轴承钢经下贝氏体淬火后,其组织由下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碳化物组成。其中贝氏体为不规则相交的条片,条片为碳过饱和的α结构,其上分布着与片的长轴成55~60°的粒状或短杆状的碳化物,空间形态为凸透镜状,亚结构为位错缠结,未发现有孪晶亚结构。贝氏体的数量及形态因工艺条件不同而各异。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贝氏体条变长;等温温度升高,贝氏体条变宽,碳化物颗粒变大,且贝氏体条之间的相交的角度变小,逐趋向于平行排列,形成类似与上贝氏体的结构;贝氏体转变是一个与等温转变时间有关的过程,等温淬火后的贝氏体量随等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高碳铬轴承钢下贝氏体组织能提高钢的比例极限、屈服强度、抗弯强度和断面收缩率,与淬回火马氏体组织相比,具有更高的冲击韧性、断裂韧性及尺寸稳定性,表面应力状态为压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