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闻名的巴拿马运河是穿过中美洲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人工航道,具有世界性的战略意义。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巴尔沃亚发现,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仅隔着一条狭窄的地峡,首次提出开凿运河的设想。1879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代表会议决定由法国开凿巴拿马运河。
1881年,负责指挥苏伊士运河工程的法国人费迪南•德莱塞普开始在巴拿马地峡开凿运河。但是,由于热带瘟疫流行,一批批劳工倒毙在工地上,惨不忍睹,再加上工程艰巨,耗资巨大,工程被迫中止。1903年,美国A通过和巴拿马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了运河的开凿权和经营运河的“水久租让权。之后, 美国便投资8.8亿美元,花了十几年时间,到1914年8月15曰, 终于将巴拿马运河开凿成功。
巴拿马运河(英语:Panama Canal;西班牙语:Canal de Panama)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巴拿马拥有和管理,属于水闸式运河。从一侧的海岸线到另一侧海岸线长度约为65千米(40英里),而由加勒比海的深水处至太平洋一侧的深水处约82千米(50英里),宽的地方达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
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美洲东西海岸的运输距离。譬如原来从纽约到西海岸的洛杉矶,除了火车外,轮船货运要转到南美洲最南端的麦哲伦海峡,然后再沿着南美洲西海岸太平洋北下,路途遥远,风险大,而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则大大节省了时间和金钱。
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是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重要航运水道,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洋之间的航程,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