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少不了要对他人进行赞美,因此,一定要掌握赞美他人的方法。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几个赞美的方法,赞美对你来说便不再是件难事。
1.直言夸奖法
夸奖是赞美的同义词。直言表白自己对他人的羡慕,这是人们用得最多的方法。老朋友见面说:“啊!你今天精神真好啊!”年轻的妻子边帮丈夫打领带边说:“你今天看上去气色好多了。”一句平常的体贴话,一句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会让人~天精神愉悦,信心倍增。
2.肯定赞美法
人人都有渴望赞美的心理需求,在特定的场合更是如此。例如,在报上发表了文章,成功地完成了论文,苦心钻研多年的项目通过了鉴定等,对这些,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时,不失时机给予真诚的赞美会使被赞美者高兴万分。
大家都知道张海迪的故事,她曾应日本友人之邀,赴日本参加特意为她举行的演讲音乐会。在台上,她第一次用自学的日语做了自我介绍,并唱了几首她自己创作的歌。讲完之后,她是多么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鼓励和褒扬啊!这时,日本著名作家和翻译家秋山先生,上台来紧紧抱住她,说:“讲得太好了,我们全都听懂了!”这简短的赞扬深深地打动了她,使她对自己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增强了自信心。
3.意外赞美法
出乎意料的赞美,会令人惊喜。因为赞美的内容出乎对方意料,会大大引起对方的好感。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写了一个他曾经历过的故事。
一天,卡耐基去邮局寄挂号信,办事员服务质量很差,很不耐烦。当卡耐基把信件递给他称重时,说:“真希望我也有你这样美丽的头发。”闻听此言,办事员惊讶地看了看卡耐基,接着脸上露出微笑,服务变得热情多了。
4.反向赞美法
指责与挑剔,每个人都难以接受。把指责变成赞美是难以想象的,能真正做到更是不易。但世界著名企业家洛克菲勒做到了。
洛克菲勒是位很具吸引力的企业家,使许多有才能的人团结在他周围。
一次,公司职员艾德华·贝佛处置工作失当,在南非做错一宗买卖,损失了100万美元。洛克菲勒知道后没有指责贝佛,他认为事情已经发生了,指责又有何用甲于是找了些他可以称赞的事,恭贺贝佛幸而保全了他所投金额的60%。贝佛感动万分,从此更努力地为公司效力。
5.目标赞美法
赞美别人时,为他树立一个目标,往往能让他坚定信念,为这一目标而奋斗。
足球教练文斯·伦巴迪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训练队伍时,他发现一个叫杰里·克雷默的小伙子思维敏捷,球路较多,他非常看好这个小伙子。一天,他轻轻地拍了拍杰里·克雷默的肩膀说:“有一天,你会成为国家足球队的最佳后卫。”克雷默后来真的成了足球队主力。他后来回忆说:“伦巴迪鼓励我的那句话对我的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生活中,人们对那些喜欢说奉承话的人总是投之以鄙夷的目光,其实,说奉承话无非是对他人的一种恭维,换句话说,也是对他人的一种赞美。
在人与人关系之中,说奉承话自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
说奉承话只是为了生存的一种手段,是为了达到目的的一种谋略,是搞好人际关系的—种技巧。
如果你有满腹经纶,而又怀才不遇,可是你又不肯或者不晓得如何说奉承话,那么,你可能就会永无出头之日,即便“伯乐”也难以发现你这匹千里马。
晋武帝登基时,测字摸到个“一”字,很不高兴,。点”太小了。侍中裴楷进言道:“陛下,这个‘一’摸得好,是大吉兆。因为天得一则清,地得一则宁,君王得一则天下忠。”说得晋武帝转忧为喜。而这个侍中裴楷也在新皇帝心里留下了好印象。
不管怎样,人总是喜欢别人奉承的。有时,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在这个社会上,会说奉承话的人似乎比较吃香。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奉承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的,即使事后冷静地分析,明知对方所讲的是奉承的话,却还是抹不去心中的那份喜悦。
因此,说奉承话是与人交际所必备的技巧,奉承话说得得体,会使你更迷人!
奉承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这样,你所说的奉承话会超过一般奉承话的水平,成为真正夸赞别人的话,听在对方耳中,感受自然和一般奉承话有所不同。
恰当地赞美别人,可以使对方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在此基础上安慰对方、鼓励对方或是规劝对方、要求对方,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说,掌握了恰到好处赞美别人的技巧,是一个人交际能力趋于成熟的标志。
那么,该怎样恰到好处地赞美别人呢?有经验的人到别人家去做客、办事,总是一进门就夸奖人家的孩子。
这一招常常为愉快做客和顺利办事开了个好头。因为孩子都是父母最得意的,赞美孩子,要比赞美他们本人更能讨得其欢心。这是因为人性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别人赞美自己最得意最看重的人和事。
只有赞美别人最看重的人和事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人与人不同,看重的人和事自然也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我们在赞美别人之前,首先做到“知彼”,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性格、职业、经历等背景状况,抓住其最重视、最引以为自豪的人和事,将其放到突出的位置加以赞美,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行营里,一次,曾国藩用完晚饭后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
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一个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说到这里,他说不下去了。曾国藩问题:“你们以为我怎样?”
众人皆低首沉思。忽然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来,插话道:“曾帅仁德,人不忍欺。”众人听了齐拍手。曾国藩十分得意地说:“不敢当,不敢当。”
后生告退而去。曾国藩问题:“此是何人?”幕僚告诉他:“此人是扬州人,入过学(秀才),家贫,办事还谨慎。”曾国藩听完后就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就派这位后生去扬州任盐运使。
在这个故事里,曾国藩的幕僚想赞美曾国藩,但苦于“威猛”、“精敏”之语都已让别人先说了,因而想不出赞美他的词句。而管抄写的后生从曾国藩说过的“生平不好谀耳”中推断出他特别看重“仁德”的性格特征,于是投其所好,在这一点上加以赞美,果然让曾国藩感到舒服,并由此得到了他的赏识。可见,只要赞美得恰到好处,其效果往往是超乎意料的。
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即使最普通最平凡的人也有“闪光点”,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沙里淘金”、“慧眼识珠”。有些人常常埋怨对方没有优点,不知该赞美什么,这正说明了其缺乏发掘闪光点的能力。其不足之处在于,赞美者总是以老眼光看人,而不懂得变换视角去发掘、体察这些闪光之处,并对此大做文章。一个赞美别人的人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就不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善于赞美的高手。
春节期间,小王住在乡下的大伯带着5岁的小孙子健健到小王家住了两天。健健性格内向,见人不爱说话,时时刻刻跟在他爷爷身边。特别是和小王的女儿玲玲在一起时,一个显得聪明伶俐,一个显待呆头呆脑,弄得大伯很没面子,骂健健“三脚踢不出一个屁来”。这天晚饭过后,小王和大伯边聊天边看电视,突然听到客厅里传来玲玲的哭声。两人赶快跑出去看,这才搞明白,原来健健不小心从楼梯上跌了下来,膝盖摔破了,健健忍着没哭,倒把在一旁的玲玲吓哭了。大伯见健健惹了祸,上来就骂他没出息不争气,搞得健健也大哭起来。小王见状赶紧劝导大伯,一边劝一边扶起健健,帮他察看伤口。当看到伤口出现一片血红时,小王拍着健健的肩膀啧啧称赞,说:“农村的孩子就是生得结实,经得起摔打,跌得这么重也不哭,连句疼也不喊。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到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