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枇杷根据原产地的不同,可分为南亚热带品种群和北亚热带品种群两大类。前者枝梢粗壮,木质较疏松,生长迅速,树形较开张;叶片大,果大,风味稍淡,开花期和成熟期较一致。后者枝梢的木质硬韧,树冠扩展较缓慢,树形直立;叶片小,色浓绿,果较小,果色和风味较浓,开花期和成熟期不一致。生产上通常分为红肉类(红砂)、白肉类(白砂)和黄肉类三种类型。黄肉类系红白肉的中间类型,数量较少,也可根据颜色的深浅分别并入红肉或白肉类。通常红肉类抗性较强,栽培容易、肉质较粗、风味稍逊、耐贮运,适合罐藏加工;白肉类抗性较差,肉质细、风味好,适于鲜食。圆果类的果核较多,果较小,肉薄;长果类属进化类型,核少、肉厚,果较大,加工性能好。
热区栽培面积较大的枇杷品种有解放钟、长红3号、洛阳青、太城4号、森尾早生、白梨、大乌脐、青边等。而在台湾省,则以日本的茂木和田中为主栽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