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答:简而言之,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育部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评估认定工作,认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的标准是什么?
答: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督导标准是四个方面,一是县域内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都要达到省定办学标准;二是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要达到总分不低于85分;三是校际之间8项差异系数小学小于等于0.65,初中小于等于0.55;四是公众满意度达到85%以上。
三、满意度调查主要涉及哪些内容,怎样开展?
答:满意度调查的主要内容有: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县域内学校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县域内校际间教师队伍的差距、县域内义务教育择校情况、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努力程度、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
县级满意度调查的方式为问卷。问卷调查的数量按县域常住人口数的0.15%抽样,常住人口在40万以下的数量不少于600份。调查机构可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协调所辖县(市、区),委托市级以上专业调查机构或其他第三方进行。调查的满意率要达到85%以上的方可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
有关县区要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必须达到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四个方面的标准。
一、办学条件均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硬件设施设备均达到省定标准,生均教学设备值大致相当,均能共享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农村中小学全部建成塑胶田径场。学校布局合理,保证学校改造、扩建、新建用地。学校规模适度,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学校办学环境安全稳定,校舍抗震标准达标。
二、师资队伍均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生比均达到省定标准;教师学科结构合理,满足课程教学需要;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及骨干教师比例在校际之间大致相当。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健全。建立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机制,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教师培训经费支出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1.5%,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中用于教师培训的部分不低于5%。
三、教育质量均衡。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学业合格率均达95%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0%以上。
四、管理水平均衡。坚持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评估考核体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有自己明显的特色。学校与社区、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密切,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认定标准如下:
(1)学生
指标说明:具有学籍并在本学年初进行学籍注册的学生。
数据提取来源:小学(包括独立设置的小学、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下同)学生数据提取来源为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312小学学生数”表。
(2)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指标说明:学校中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面积之和。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12中小学校舍情况”表,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减去体育馆面积。
(3)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指标说明:学校中的体育馆面积和运动场地面积之和,运动场地面积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数据提取来源:体育馆面积在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12中小学校舍情况”表。
(4)教学仪器设备值
指标说明: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
(5)计算机台数
指标说明:计入学校固定资产的用于教学用的个人台式、笔记本计算机。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
(6)图书册数
指标说明:学校图书馆及资料室拥有的正式出版书籍。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
(7)师生比
指标说明:“师”指专任教师,即具有教师资格,专职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的人员。
小学专任教师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422中小学教职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