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措施

2025-04-29 01:45:3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大豆食心虫又称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俗名大豆蛀荚蛾,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大豆食心虫幼虫 共分4龄,初产时淡黄色,入荚脱皮后变为乳白色。末端幼虫体长8~10毫米,老熟后呈红色,略呈圆桶型。成虫红褐色,体长5~6毫米,雄蛾颜色较浅,雌蛾较深。

大豆食心虫以幼虫危害大豆籽粒,幼虫蛀入豆荚,取食豆粒,轻者吃成“兔嘴”,重者可把豆粒吃成大半。形成虫口破瓣,严重时豆粒被吃光。主要发生区一般年份虫食率10%左右,严重年份达34%~40%,甚至80%以上,造成减产和大豆品质下降。

大豆食心虫在东北一年发生一次,以老熟幼虫在土中作茧越冬。第二年7月中旬开始上升到表土层,陆续化蛹,7月末8月初出现成虫,8月中、下旬产卵,并孵化成幼虫。幼虫蛀荚为害期为20~30天,而后开始脱荚,入土结茧越冬。大豆食心虫成虫出土后由越冬场所飞到大豆田,成虫交配多停留在豆叶上,交配后第二天雌成虫产卵。产卵时间多在黄昏时候。成虫产卵对豆荚的大小、部位及品种特性有明显的选择性:卵主要产在多毛的豆荚上,以3~5厘米长的豆荚最多,每雌虫可产卵80~200粒。产卵期为5天。卵期约为1周左右。卵化出的幼虫行动敏捷,多以豆荚合缝附近钻入豆荚,开始咬食豆粒。幼虫在荚内为害直至末龄,此时正值大豆已成熟,逐渐脱荚落土作茧越冬。

大豆食心虫防治方法:(1)选用抗虫品种,一般豆荚无毛或少毛的品种较抗虫。(2)生物防治:利用赤眼蜂在大豆食心虫产卵盛期放赤眼蜂1~2次;也可用白僵菌防治,每公顷用菌粉7.5~9.75千克,加细土90千克,混拌均匀,在9月上旬食心虫脱荚之前撒在豆田的垄台上。(3)药剂防治: 在成虫盛发期封垄比较好的情况下,用80%的敌敌畏乳油制成毒棍,每隔4垄插一行,熏蒸防治。另外可用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如用2.5%溴氰菊酯乳油,每667米2商品量30毫升,或用5%来福灵,每667米2商品量25毫升,对水30~40千克喷雾。幼虫的防治应掌握在幼虫未蛀入豆荚前。

回答2:

选种抗虫品种。品种与大豆食心虫为害关系密切,要选种光荚大豆品种,木质化程度高的品种等。
合理轮作,尽量避免连作。
豆田翻耕,尤其是秋季翻耕,增加越冬死亡率,减少越冬虫源基数。 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寄生率较高。可以在卵高峰期释放赤眼蜂,每公顷(15亩)释放30~45万头,可降低虫食率43%左右。
撒施菌制剂。将白僵菌洒入田间或垄台上,增加对幼虫的寄生率,减少幼虫化蛹率。 敌敌畏熏蒸
在成虫盛发期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用高梁秆或玉米秆切成20厘米长,吸足药液制成药棒,亩播40~50棒熏蒸成虫,注意敌敌畏对高梁有药害。
喷粉
用20%倍硫磷粉剂,可用2%杀螟松粉剂,或用1.5%甲基1605粉剂,或用3%混灭威粉剂,亩用1.5~2千克。
喷雾
用10%多来悬浮剂,亩用65~130毫升,或10%氯氰菊酯乳油,亩用35~45毫升,或5.7%百树得乳油,亩用26~44毫升,或敌杀死乳油,有效成份0.5~1克,上述药剂均需兑水喷雾。
药剂防治:成虫产卵盛期,喷施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25%天达灭幼脲1500倍液,
不仅能毒杀成虫而且能杀死一部分卵合同初孵幼虫;幼虫入荚盛世期之前,再喷一次,还能杀死大部分入荚的幼虫。
大豆卷叶螟的发生 大豆卷叶螟为华北和东北地区大豆的重要害虫。幼虫将叶片卷成筒状,尤以大豆开化结荚盛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