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提高充型能力的措施 针对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提出改善充型能力的措施, 仍然可 以从上述四类因素入手
①合金设计方面, 在不影响铸件使用性能的情况下, 可根 据铸件大小、 厚薄和铸型性质等因素, 将合金成分调整到共晶成 分附近;采取某些工艺措施, 使合金晶粒细化, 也有利于提高充 型能力 由于夹杂物影响充型能力, 故在熔炼时应使原材料清洁, 并 采取措施减少液态金属中的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 ②铸型方面, 对金属铸型、 熔模型壳等提高铸型温度, 利 用涂料增加铸型的热阻, 提高铸型的排气能力, 减小铸型在金属 填充期间的发气速度, 均有利于提高充型能力
③浇注条件方面, 适当提高浇注温度, 提高充型压头, 简 化浇注系统均有利于提高充型能力
④铸件结构方面能提供的措施则有限 应该指出的是: 在采取上述措施时, 往往会带来其他问题, 这时要抓住主要矛盾, 解决主要问题, 由此引起的其他问题应是 次要的, 且可用另外的措施来解决 在生产中, 尤其是对要求高的铸件, 在合金成分及铸件结构 设计两方面采取措施都是不现实的。
对大型薄壁铸件, 一般采用 以下三条措施来改善成型问题 ①提高浇注温度 ②增加充填速度。 这里所说的速度不是液流的线速度, 而 是充填的体积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