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农业信息化需要建立新的农业信息观,抓住当前阶段建设重点,制定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深度开发涉农信息资源,使农业形成一体化、可持续的的绿色产业体系。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实施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应该依照“统筹规划、逐步推进”的原则,面向实际、实事求是、坚持实干、求得实效,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不仅要完善建设国家、省、市、县四级网络中枢平台,深入实施“金农”工程,而且要依托国家公共通讯设施,快速建立起高效畅通的农业信息传送渠道。
2、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农业信息化建设涉及政府、社会、经济、信息等多个方面,其涉及面之广使任何一方都难以独立进行,需要政府从全局出发,在政策上给予科学引导,相关各方在政府的领导下合力推进。为完善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乡村两级信息化服务部门要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机制,专门设立农业信息化工作部门,创造条件建设良好的信息合作组织,加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丰富和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并用于指导工作实践,全面服务于农业信息化。
3、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为了解决农村信息传播时效性慢、可靠性差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必须全面普及互联网在农村的应用,吸引电信运营商参与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来,依托乡村农业各站,建立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为基层配备专职岗位从事农业信息化工作,启动农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适应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4、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实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对农业信息技术人员进行信息素质培训,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还可以通过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竞争机制,吸引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积极投身到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队伍中来,实现农业信息化。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面对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对于农业领域而言,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因地制宜的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信息化是农业科技发展的新产物,目前农业信息化正朝着高强度的农业信息产业方向发展。农业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造传统农业、统筹城乡、实现城乡一体化、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