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公主和格格有什么区别?

2025-04-24 02:40:5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 格格是满族的叫法,公主是汉人的叫法,意思一样。

  • 格格满语,意为小姐。是满族和清朝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为清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作为正式称号使用时,在后金时期,国君和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

  •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起源,《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王姬”也成为帝王的女儿的代称,诸侯之女也称为公主。

“格格”用于后金时期和清朝时期,而“公主”则从周代时期开始一直被运用,而且不止是中国,中国临近的一些国家用“公主”这个称号。

在后金时期,国君和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

回答2:

“公主”不是与生俱来的地位,而是封号,是需要册封的,格格在满语中是“小姐”的意思,从这个含义讲一般贵族的女儿都可以称为格格。而清朝皇太极继位之后,效仿明制将皇帝之女改称“公主”,还根据封号来区分具体的层次。

回答3:

公主,汉地称呼,通指帝王的女儿。
格格,满语译音,汉语意思为小姐、姐姐。
在清太宗皇太极即位之前,大汗的女儿统称为格格,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但在皇太极即位之后,承袭了明朝大部分制度,在1636年,也就是崇德元年,皇帝的女儿一律称为“公主”。于是东果格格变成了东果公主,封固伦公主,谥固伦端庄公主。
公主有等级之分,皇后所生之女封“固伦公主”,皇后养女及妃子所生之女封“和硕公主”。
而“格格”通常是指皇亲贵胄家里的女儿,1660年,也就是顺治十七年的时候,格格也有了严格的等级:
亲王的女儿为和硕格格,汉语为“郡主”;

世子、郡王的女儿为多罗格格,汉语为“县主”;
多罗贝勒的女儿也是多罗格格,但汉语为“郡君”;
贝子的女儿为固山格格,汉语为“县君”;
镇国公、辅国公的女儿无封号,只称格格,汉语为“乡君”。
因此,满清皇帝的女儿从皇太极起就称公主,而不是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