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的故事?

2025-04-29 21:40:0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作品原文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白话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
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回答2:

孟郊和古代很多学生一样,都要参加一场又一场的考试来考取官职,可是孟郊的考试成绩总是不好,只好考了一次又一次,一直到了四十六岁第三次上京考试才考中了进士。又过了几年,五十一岁才被选派到了溧阳县当县尉。孟郊到了溧阳,第一件事情便是从家乡把自己的妈妈接来身边好好照顾。这天晚上,孟郊知道自己的妈妈已经启程上路就快要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心里特别高兴。夜深了,看着烛光,想着就要与妈妈相见,孟郊怎么也睡不着,他想起了每次自己离开家去京城考试的前几天。妈妈总是坐在烛光旁给自己缝制出门御寒的衣服。孟郊的家在浙江,每次去当时的京城也就是今天的西安考试,来回要好几个月。孟郊的妈妈在缝制衣服的时候,每缝一针,都会说一句:“保佑我的儿子平平安安,早日归来。”她把衣服缝密密的牢牢的,因为她相信缝的越密,这样的话说的越多,自己的儿子就能穿着这件满是妈妈祝福的衣服平安回来。孟郊想着这样的场景,不禁感慨到:妈妈的爱就好像是春天的太阳,子女就好像是地上的小草,太阳不断给小草温暖,滋润着小草茁壮成长,从不求回报。妈妈这样无私的爱,我做子女怎么报答得啊!于是孟郊马上提笔写下这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孟郊写完诗,天已经蒙蒙亮了。有人来告诉他,他的妈妈已经到了溧阳了,正往他住的地方来呢。他赶紧在诗句的旁边写下“迎母溧上作”,就是迎接妈妈来溧阳的时候写的,便出门去接自己的妈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