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破坏电子设备的能手。在现代战争中,电子斗争日益尖锐复杂。为保持军备优势,超级大国一贯不惜工本,大力发展电子技术,以及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C3I)系统、武器精确制导系统等,利用这些以电子技术为主的系统指挥和控制各种武器和技术装备。
由于各种先进的传感器、计算机、武器的控制和制导装置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成倍地提高。但是,这类电子设备相对地说又是比较脆弱的。它们一旦受到高能微波的作用,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其次,杀人不见血的恶魔。微波波束武器不仅能像核电磁脉冲那样攻击武器装备中的电子设备,而且还能像中子弹那样杀伤目标内部的战斗人员。专家们现已探明,微波能量对人的杀伤作用可分为“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两种。“非热效应”是由较强微波能量的照射引起的。正常人遭到微波束的直接闪击,会产生头痛、烦躁、神经错礼、记忆力减退等现象。由于微波波束较宽,即使在微波射束的四周,也难逃厄运。
值得指出的是,强微波波束武器还有一大绝招,即其能量能穿过大于本身波长的所有隙缝,以及玻璃或纤维等不良导体,进入目标内部,杀伤里面的人员,甚至连封闭工事和装甲车辆内的战斗人员也难以逃脱它的“魔网”。
第三,隐身武器的“克星”。20世纪80年代新崛起的隐身武器,能攻善防,适用于陆、海、空战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世界上许多军事强国竞相研制和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诸如美国的F—117和B—2隐身战斗机、英国的23型隐身护卫舰、德国的SAR—2000型隐身导弹艇等。这些隐身武器能使对方的探测器变成“聋子”、“睁眼瞎”,从而可对选定的目标实施“晴天霹雳”开的打击。隐身武器遇到强微波波束武器的高能波束,它就遭了殃,轻者瞬间被加热,进而导致机毁人亡;重者即刻熔化,变成一缕青烟。而现有的飞机主要由金属材料构成,它们对微波能量吸收较少,故微波波束武器摧毁隐身飞机,要比摧毁现有飞机所需能量小得多,因而更易实现。
由此可见,微波波束武器一旦问世,必将成为隐形武器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