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九月,曹操接受董昭的意见,将汉献帝及文武百官迁到自己的根据地许县,改名许昌,以为都城,自任大将军,从而将汉献帝牢牢地置于自己掌握之中。从此以后,曹操多次以汉献帝的名义直接下诏给地方,"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继承了他的位置,在继续奉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的同时,也在积极谋求篡位。但是无论是曹操还是曹丕,都没有要将汉献帝杀掉的想法,这是为何呢?
首先,曹操在位的时候,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都有支持汉献帝的势力,曹操没有足够的实力将他们一波平掉;
其次,汉献帝毕竟是皇帝,由他在前面扮演傀儡,曹操在后面发号施令,起码还能起到一个遮羞布的作用,大汉的皇帝还在,你们做事之前掂量掂量。
曹操或许并没有称帝的野心,汉献帝活着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起码曹操不用煎熬了。
但是曹丕继承曹操权位的时候,朝堂内外几乎都是曹氏的人,哪怕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后,也并没有杀他,原因有三:
其一、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曹丕,乃是有文字记载的明确的第一次,对这位不再是皇帝的汉献帝没有人知道怎么处置,索性就让他活着吧,反正也翻不起多大风浪;
其二、曹丕的三个姐妹曹宪、曹节、曹华,都嫁给了汉献帝,其中曹节被封为了皇后,并且曹节嫁给汉献帝之后,与汉献帝一条心。曹丕篡位时,曹节还极为愤怒。曹丕也自觉对不住姐妹们,有这样一个关系在,自然也不会对汉献帝动手。
其三、汉献帝毕竟是汉朝的皇帝,刘备也一直称自己是汉臣,现在皇帝都让位了,你刘备还在等什么呢,这样可以对刘备发起政治攻势。汉献帝还在,并且将皇位让出来了,你还等什么。刘备则是直接宣布曹丕将汉献帝害死了,以此换取自己的正统位置。
所以,曹氏父子是舍不得杀汉献帝的。
不能杀。一旦杀死汉献帝,手底下的士族会第一时间反对他,就和反对董卓一样,失去大义,被天下人针对,所以不敢杀汉献帝。
因为他活着比死了他们得到的利益更多,事实也确实如此。曹氏父子凭借汉献帝拿下了不少利益,得到了不少实惠,不管是名声上的,还是实际上的
因为他们认为汉献帝还有利用的价值,可以让忠于汉室的人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没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