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炽灯的灯丝为什么要制成螺旋状

谢谢了
2025-04-05 13:28:1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因为螺旋状的灯丝可以提高温度。

白炽灯灯丝通电后会发热,当灯丝温度达到2000℃左右时,达到白炽灯状态,因此灯丝发出明亮的白光。白炽灯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抽空低功率灯泡以防止钨氧化。大功率灯泡中充满了氩气和氮气,以防止钨丝升华。灯泡有点像鸭蛋,所以充满了氩气和氮气。另外,你是否已经仔细地注意到某些灯丝被制成螺旋形,所以为什么要这样呢?事实证明,某些长丝是螺旋形的,并非制造商为美观而设计的。灯丝制成螺旋状,不仅可以匹配电压和功率,而且还可以防止螺旋内部的热量向外辐射,而相同功率可以更高的温度,以提高电到光的转换效率,因此具有较高功率的灯丝也可以制成双螺旋。

该灯是在人类学会使用火种之后出现的,并且已经发展到如今的白炽灯和放电灯。人类有很长的使用灯的历史,但是人们弄清楚为什么灯会发光仍将近一两百年。自然界中有许多波浪,在水面上扔石头会产生圆圈状的波纹,这些波纹是清晰可见的水波,拔弦会在空中产生声波。空间中有很多我们看不见也听不到的无线电波。简单来说,白炽灯中的灯丝是钨,其主要成分是钨。当给钨丝通电时,由于钨丝的电阻能量转换成内部能量,因此钨丝被加热,并且温度升高。通常,金属在加热到一定程度后会发光(铁变成热时会变成红色)转化为光能,这是对白炽灯原理的最简单理解。

选择钨丝的原因是当时经验丰富的结果。当爱迪生发明电灯时,据说他尝试了1000多种(也就是2000多种)材料,包括植物纤维,动物毛发和人发,其中许多不适合用作灯丝。主要原因是内部电阻小,熔点低或亮度不合适。最后,爱迪生没有选择我们今天广泛使用的钨丝。

回答2:

1,通过增加灯丝长度并减小灯丝直径,提高灯丝阻值。
2,螺旋式可以富集热量,短时间内提高灯丝温度。
3,使灯丝更有弹性,避免因摇晃而损坏。

回答3:

为了使灯丝的电阻足够大(否则,电流过大,发热太多,灯丝将烧毁),就要把灯丝做得又细又长(电阻正比于长度,反比于横截面的面积),这又细又长的灯丝要象DNA长链盘绕成染色体那样扭成螺旋状,以减小它占据的体积,这样才能放置在灯炮里。
“集中热量,温度更高”只是“灯丝扭成螺旋状”的一个结果,并非“灯丝要扭成螺旋状”的原因。如果只想“温度更高”,那缩短灯丝的长度即可。

回答4:

朋友,那是为了防止灯泡抖动时灯丝不至于受到变形移位,制成螺旋状它可以有缓冲效果,不至于
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