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者联盟3》作为最近最大的热门,国内首映破4亿人民币,3日破10亿人民币。
哪怕是全球票房,仅11日便破10亿美元大关,先据票房历史第5,颇有赶超票房第一阿凡达的气势。
那么为何漫威电影宇宙能够如此火爆,我个人将其总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制作人中心制的整体把控
整个漫威电影宇宙的灵魂人物并非某个导演或者某个明星,毕竟以这种规模的超长战略而言,某个具体作品里的人物也不过是陪衬的道具而已。
但如果硬要说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漫威电影之父”,制作人——凯文·费奇(现漫威影业总裁兼制作人)恐怕是唯一得出的答案。
在当时的情况下,因为DC诺兰版《蝙蝠侠》、《蜘蛛侠》《X战警》等的大卖(科普小知识:蜘蛛侠、X战警、死侍等虽然是漫威的人物,但是影视化版权因漫威20世纪末的财务原因,为求自保只好贱卖自己的IP,导致他们不在漫威手上)。
和国内的导演中心制不同,好莱坞商业作品为了保证作品的质量,常会使用制作人中心制。
凯文·费奇在漫威电影宇宙计划之前,参与过《X战警》《蜘蛛侠》等所有与漫威有关的电影作品,因而他深知如果漫威想在电影这一领域翻身该做些什么。
除此之外,作为制片人他全权负责每一部漫威电影的导演、演员。
在当时小罗伯特·唐尼(钢铁侠的演员)因为连续复吸那种药,在业界可谓过街老鼠无人敢用。而凯文·费奇一眼相中小罗伯特·唐尼的痞气,强行将其拉为漫威电影宇宙第一部《钢铁侠》的主演。小罗伯特·唐尼也自知自己名声不好力求突破,以50万美元的超低片酬同意出演。
除此之外,凯文·费奇在选择导演时并不是常用大导演,相反他十分爱用不出名的B级片导演。事实证明,正是因为他毒辣的眼光与精准的战略,致使整个漫威宇宙一直处于超高水准。
二、视觉至上理念
正因为上面一条所述的制片人中心制度,漫威电影的流程也颇为不同,漫威对于人物的外形设计与视觉理念远大于对于导演、编剧的重视程度。
通常而言,视觉部门要么附属于后期、要么附属于特效。而漫威单独成立了一个视觉部门,并且视觉部门开展工作时导演是谁都很可能没有确定。
三、多类型题材作品
漫威虽然常被人说内容过于流程化,但其实漫威在内容的扩展并没如此不堪。
太空歌剧、战争片元素、科幻、玄幻、古典派超级英雄、政治戏等内容,在整个漫威宇宙中都有涉及。
特别是刚上映的《复仇者联盟3》,多场景的利用就能明显看出整个片子对于不同体系的效果融合程度有多高。
观众可于此片一口气看到近乎自己所理解的所有特效场景,超级英雄超能力、宇宙银河、星际群戏战争等多场景的利用,致使观众在一部影片中看到多重不同的内容体验。
四、群IP效应
其实在《复联1》是此效应便已经开扩成功。
整个漫威电影宇宙商业成功的核心,便是依靠每个英雄的的独立电影塑造人物,随后将其融合以达到阶段性的票房高峰。
五、《复联3》的硬指标也足够到位
本次复联3登场70多个角色,内容横穿多个故事线。
特效方面如我之前所述,繁杂绚丽品类极多。
故事内容上特别是结局,可谓颠覆整个观众相信,令我们看完后久久无法忘怀,而整个故事对于反派灭霸的处理更是一绝。
再加上其群IP效应、商业价值与“十年布局”的观众期待,整个片子如此吸金变也算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