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HC573是锁存器,有两个控制端,一个是三态允许控制端(也叫输出使能端,就是控制输出的),另一个就是锁存允许端,有关数据的是数据输入端和数据输出端
(1)当输出使能端为高电平时,无论锁存允许端和数据输入端为何种电平,其输出都为高阻态,此时该芯片处于不可控制状态
(2)当输出使能端为低电平(就是允许输出),
当锁存允许端为高电平时(就是允许锁存),数据输出端的数据就是数据输入端的数据,可以这么想(便于理解锁存),此时就是把数据输入端的数据存入到数据输出端。
当锁存允许端为低电平时(就是不允许锁存),无论数据输入端的数据是什么,数据输出端的数据仍然是上一次的数据状态。
锁存器自然有锁存功能,就是数据输出端能保持数据,当允许锁存时相当于去改变数据输出端的数据,当不允许锁存时就是以前存在里面的数据。把它看成存储器就很好理解了。
这儿发光二极管中间加个573是因为单片机IO一定有复用了,这个573是用以隔离
当做其他实验时,我们可通过单片机将此锁存器的锁存端关闭,而此时无论单片机的相应IO口数据怎么变化,发光二极管也不会闪动;
当做发光二极管实验时,可将锁存端始终打开,而此时发光二极管就会跟随单片机的相应IO口状态变化。
2.51单片机的IO输出电流很小,不足以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电流控制在3--20mA,电流过大会烧坏(所以要加限流电阻),这儿我们通过一个5V电压和一个限流电阻(比如1000欧姆)就可以驱动发光二极管。
3.拉电流和灌电流是衡量电路输出驱动能力的参数,这种说法一般用在数字电路中。由于数字电路的输出只有高、低(0,1)两种电平值,高电平输出时,一般是对负载提供电流,其提供电流的数值叫“拉电流”;低电平输出时,一般是要吸收负载的电流,其吸收电流的数值叫“灌电流”。
拉即泄,主动输出电流,是从输出口输出电流。
灌即充,被动输入电流,是从输出口流入电流。
1。74HC573这个高低电平锁存用的,单片机IO一定有复用了才需要用到这个器件!
2。不是单片机的电流有这么大,如果单片机输出高电平,引脚又接地的那不是短路了吗?就会烧掉单片机。
3。有外部电路向单片机提供电流叫:灌电流。(例:单片机引脚串电阻接正,单片机引脚输出负此时产生的电流为灌电流)
因为单片机的端口不能直接驱动LED灯(51单片机就这个样,IO口工艺的原因,而且IO口是TTL电平,驱动能力是很弱的),一般单片机如果要驱动LED灯,只能选择拉电流,也就是LED灯的电流是往单片机里面流的(你学过模电吧);就算是现在的MOS工艺的单片机,驱动电流能力比以前的单片机强,但一般也不用来直接驱动LED,因为这样接多了LED灯会烧坏芯片或发热量大。而573,等等锁存芯片就是驱动的电流大,因此不会烧坏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