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周朝是不是后来才发现的

2025-02-25 14:31:0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不是,这里,被称作是解放后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有“中国商周考古第一人”之称的著名考古专家、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邹衡称这里是“西周的殷墟”,其在学术上的价值超过秦兵马俑;

这里,就是今年刚刚发现,但一直未能揭开面纱的陕西岐山周公庙西周大型墓葬群。从昨天开始,随着考古人员的正式发掘,这里所获得的一切,将使西周王朝的背影逐渐走向清晰。

一条重大考古信息今年初夏曾从陕西周原传遍世界:在周公庙遗址发现了西周大型墓葬群。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邹衡经过实地考察后说:“周公庙遗址西周大型墓地的发现,从学术价值上说,堪称新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此发现对于研究中华文明史、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等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与抢救性发掘,经国家文物部门批准,昨天,“周公庙遗址”发掘正式开始,这次发掘按规划可能先试掘两座大墓,以期搞清西周墓葬群到底是不是王陵,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对西周时期有4条墓道的大墓进行发掘,专家认为对推进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和续写中华文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周朝发祥地与周公庙

周原考古引起世界瞩目为时已久。周公庙遗址西周墓葬群的发现,使这里再次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陕西省周原一带是周朝发祥地。狭义的周原遗址指岐山、扶风两县接壤处的周原核心区20多平方公里。周原自汉代以来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是国内出土西周青铜器最多的地区,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称。

1976年前后,国家文物部门在周原组织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取得许多重要考古成果,在岐山县发现了凤雏西周宫室建筑基址并出土甲骨21050片,其中有字卜甲293片、共900余字;在扶风县庄白一号窖藏一次出土青铜重器103件,成为当时轰动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

2003年,周原考古队在扶风县李家村发掘一处西周铸铜作坊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陶范,其年代跨越了整个西周时期,对西周历史文化及铸铜工艺研究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被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地处岐山的周公庙(即古卷阿)是周原的一部分,位于今岐山县城西北7.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总面积61万多平方米。因此处背靠相传“凤鸣岐山”的凤鸣岗,东、西、北三面环山,惟南边与平地相接,形似簸箕状如倒凹字,故称卷阿。《诗经》名篇《卷阿》中“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即指此处。周兴起时,许多著名事件和传说都发生在卷阿附近。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为祭祀周公姬旦,下诏在古卷阿腹地建立周公祠。1957年周公庙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12月,北京大学副教授徐天进在周公庙附近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发现了两片有刻辞的西周卜甲,共有文字55字。这个重大发现立即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在国家文物局的直接指导下,陕西省文物考古所和北京大学联合组成了周公庙考古队,对这一带进行考古调查、钻探和抢救性发掘,很快取得了一批重大考古发现。

西周大型墓葬举世罕见

今年5月7日下午,周公庙考古队成员、北京大学副教授雷兴山在周公庙东边一座山梁上考查时,发现了墓葬的某些遗存及盗洞,但当时对其形制基本不了解。但他意识到自己所发现的应该是西周墓葬的墓道。后来钻探证实了他的想法——考古发现了具有4条墓道的西周墓。他当时十分震惊:“以往见过的西周时期最高等级的墓葬也只有1条或2条墓道,且都是诸侯国君一级的墓葬,从未见过3条墓道的西周墓,4条更是闻所未闻。”

随后,考古队对该墓所在的山梁进行了大规模勘探,目前已钻探出大型墓葬19座,其中首次发现带4条墓道的墓葬9座和带3条墓道的墓4座,另有两墓道者4座,单墓道者2座,陪葬坑13座。其中编号为M1的一座具有4条墓道的墓葬,其北墓道长30.71米,宽3.89米;南墓道残长29.86米,宽4.67米,雷兴山说:“这座墓的规模远远大于以往所知的任何一座西周墓葬。具有4条墓道形制的西周墓葬的‘集体出现’,更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项重大考古成果!可以说,这是目前所知周代的最高等级的大型墓地。”

在这处新发现的大型墓地外围,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型西周夯土城墙。专家认为,城墙是都城遗址的重要文化因素之一,周公庙遗址墙体的发现,更显示出该遗址和新发现墓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考古专家在大型墓地外围多处地点已发现甲骨700多片,经初步辨识有甲骨文420余字,卜甲刻辞内容涉及战争、祭祀、纪事等,其中有“周公”字样者4片,并有几片记载周王活动的刻辞。

堪比“殷墟”超过“秦俑”

“周公庙遗址西周大型墓地的发现,从学术价值上说,堪与20世纪初安阳殷墟的重大考古发现相媲美,是新中国堪称第一的最重大的考古发现!”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邹衡在周公庙遗址考察后说。

邹衡表示,中国考古学从建立到现在总共才七八十年时间,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当推殷墟遗址的发现。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殷墟遗址自1928年开始考古发掘,被视为中国考古学发端的标志。

“但殷墟遗址的考古发现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发掘,并为后来的考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的考古工作不断有重大发现,但就学术价值而言,惟有最新发现的周公庙遗址西周大型墓葬群可与殷墟遗址相比肩。”邹衡说:“周公庙遗址是周人发祥地周原的一部分,大型墓地的发现将为寻找和确认西周王陵、西周都城等提供重要的考古资料。迄今发现的诸多迹象表明,周公庙遗址很可能是周公的采邑。就其多处发现甲骨而言,很可能成为‘西周的殷墟’,对研究中华文明史意义重大。”

对于这次发掘,他说:“周公庙遗址大型墓葬群无论出多少东西,甚至不出东西,对判断墓葬的年代、研究墓主身份、以至整个西周考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他认为,秦在中国历史上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但是秦的思想、政治、文化等体系都是在周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周在早年的“小统一”,为后来秦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尽管秦始皇兵马俑非常壮观,但就其学术价值而言,如果与周公庙遗址大型墓葬群的发现相比较,还是略逊一筹的。“通过对周公庙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必然能使我们甚至后人获取许多有关西周的历史信息,从而破解诸多‘千古之谜’。”邹衡说,周公庙遗址大型墓葬群的发现仅仅是一个开端。在今年初夏考古调查和钻探才进行了已知面积的三分之一,就有众多令人兴奋和震惊的发现,相信随着昨天考古调查和勘探范围的扩大,以及考古发掘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将一定会有更多、更重要的惊人发现。(

回答2:

周超不是后来发现的,而是自古就人人皆知的。孔子时代尚且还有行周礼。有孔子的时候周超确切来说还没有灭亡。只不过诸侯之间相互攻伐、兼并,结果几百个诸侯国,最后只剩下十个左右。这个时候周朝自己的管理地相对还不如诸侯大了,因此有的诸侯都不朝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