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图中存在有机物输入的能量,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输入.假设植食性动物传递给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为X,则应有:14+2=0.5+4+9+X,所以X=2.5,所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X÷(14+2)=15.6%,如果从肉食性动物自身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来看,假设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为Y,则应有:4+Y=2.1+5.6+0.25+0.05,此时Y=4,所以能量传递效率变为4÷(14+2)=25%.
(2)根据同化量中能量的去路可知,图中A代表呼吸作用,能量在生物体内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存在,故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若图中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20%,则生产者传递给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为:(23+70+14+3)×20%=22,而植食性动物从有机物输入中获得能量为2,所以总能量为22+2=24,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为:24×20%=4.8,又因为有机物输入给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为4,则肉食性动物能得到的最高能量值是4.8+4=8.8
(4)根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可知,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存,故属于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输入 25%
(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化学能
(3)8.8
(4)群落(或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