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于1368年,这一年由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在这之前,元朝的统治经历了多次动荡和战争,内忧外患,经济和社会出现了诸多问题。最终,明朝的崛起导致了元朝灭亡。元朝的统治标志着蒙古族在中国的统治结束,但蒙古的统治并没有完全终止,在其他地方仍然存在。元朝的灭亡不仅仅是一政权更迭,也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拉开帷幕。
1368年八月元大都被明军攻陷,元顺帝北逃,元朝的统治结束
元朝后期,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人民被压迫被掠夺更为严重。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发生的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同时元朝统治阶级内部却依旧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由此加速了元朝灭亡的进程。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起义军首领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统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的统治结束。
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之后,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北元于1388年天光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袭杀后(一说1402年鬼力赤即位后)去国号。
1368年,中原局势彻底失控加之明将徐达领兵进逼大都,惠宗被迫放弃大都,北走上都。1402年,鬼力赤杀坤帖木儿汗自立,明史记载其复称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