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995511.html
这边有一个庄府巷的由来。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286841.html?si=1
这是二郎巷的由来。
http://www.qzweb.com.cn/gb/content/2004-08/21/content_1334573.htm
花巷由来。
后城巷来历:
后城巷位于泉州市旧城区东南部,从原中菜市场(今在建的文庙广场)至宜春新村(兵马司桥巷)。据传,宋代此处乃南门城墙后的一条小巷,故称为后城巷。元代拓建新罗城时,巷随之拓宽,又名后城街。因属旧境铺的三教铺,也曾以三教铺为地名。
后城古街巷位于涂门街北侧,巷两边古民居鳞次栉比,较著名的有杨宅、黄宅等。其建筑形式分为三类,一类是两进或三进硬山顶(或悬山)带双护厝,第一进为“凹寿”式,第二、三进多带厢房或迥廊,厅后多为花园,或假山。二类是临街为围墙内为天井、二进、三进为硬山顶(或悬山)建筑带双护厝。三类“手巾寮”式,通道与厅、房、后轩、天井等错落组合。巷傍宋罗城城壕沟,上有祖师巷桥、百源桥、清真寺桥、兵马司桥与涂门街相勾连,壕沟上有巨榕参天。小桥、流水、古宅、古榕,相益成趣。
近年来,后城古街巷在泉州市区旧城改造中,依古建筑形式而重新建筑而成,形成一条古色古香,集旅游观光和购物于一体的古街巷,与涂门街、打锡街、中山中路、清净寺、关岳庙等一起,成为泉州古城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甘棠巷来历:
“甘棠巷”位于泉州市旧城区西部,从西街至面粉厂大门口。明代天启年间大学士张瑞图因出于对相国李廷机爱民的崇敬,取周朝召伯[召公硕奭(音shì,意为“盛大”)]爱民的故事相比,就引用召伯于甘棠树下审案爱民的典故,命名该巷为“甘棠巷”。民间谐音为甘刀巷,讹称关刀巷。
“甘棠”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树名,即甘棠树,另一种是指诗篇名,它出自“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因赋此诗。”由此可见,“甘棠”具有“德政”之意思。
泉州旧城区的“甘棠巷”名称的来历与李相国的“策马三鞭为界建相府”和敬业爱民有关。
李廷机(公元l 542年一l 6 1 6年)字尔张,号九我,泉州人。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 583年)中榜眼,历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著述有《四书臆说》、 《春秋讲章》、 《大明国史》、 《国朝名臣言行录》等近二十种。明万历年间,相国李廷机要告老返梓时,神宗皇帝十分留恋,皇帝想到李相国在朝为官时,立身廉洁,连相府都不盖,对他非常的敬重。当他离京返乡之时,神宗皇帝特赐他马鞭一支,教他三鞭为界,就地建造相府。何谓“三鞭为界”7就是任其骑着马,随意抽三鞭,纵马驰骋,马跑到什么地方,就以那个地方为界,不管是田园莱地,还是官宅民房、商场作坊,都归其所有。尚若是一个倚权仗势的贪官酷吏,也许会把半个泉州城都占为已有。但李相国不是这种人,他是一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大清官,他不肯随便占百姓的利益,可是圣旨已下,不能忤逆。他骑在马上在泉州城内寻来找去,找来寻去,实在不忍下手抽鞭。最后他来到西街,拐进偏僻的五塔巷,看见有一片荒芜的旷地,才确定下来,于是他拿起马鞭,轻轻地往马背上拍了三下,不一会儿,又紧紧地收住缰绳,结果,马跑不远便停了下来,占地也就不多,他便在该巷与五塔巷之间建了一座不大的相府。
李相国在家乡期间,为家乡的人民做.了很多的好事,极受当时泉州人民的推崇与爱戴。人民称颂他为“楷体; mso-bidi-font-size: 12.0pt">好宰相”,把他居住的地方叫做“贤相里’’。
明代天启年间,大学士张瑞图出于对李相国一生高风亮节和廉洁爱民的崇敬,特别是对他一生德政业绩显赫的敬慕,便引早期敬业爱民的典故取该巷名为“甘棠巷’’,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