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挑战一:重新定义教师专业发展直面挑战需要智慧和勇气。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过:“开始的时候,我们创造工具,后来它们造就我们。”然而,能够使用好工具并非易事。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自我的改变。技术所要求的新技能经常是教师在其专业发展中没有学过的。教师需要具备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观念也需要进行更新。
把信息工具单纯作为载体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其中需要最大改变的是教师的角色。在稀缺年代,知识奇货可居,学生受限于“砖和水泥”这种传统的学习空间,教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也就是所谓“舞台上的智者”(sage on the stage)的模式。如果缺乏对学习者心态的认知,不去激发学习的动力,知识的传输过程就可能成为一种从教师课本到学生笔记之间的机械转换,这中间,知识绕开了教师和学生的大脑。社会的发展,使得稀缺文化转入过剩文化。网络也打破了空间、时间甚至学习层次的壁垒,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除了传统教室之外,大家可从网络公开课、各类教学视频、音频甚至同类学生中间得到学习。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地来到课堂,他们带着各自的资源和背景,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建构的、交互的教学方法日益受欢迎。
这种转变当中,教师面临着巨大挑战,当然这些挑战也是机遇。他们不再是“舞台上的智者”,而是“边上的向导”(guide on the side)。教师的优势,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丰富,其鉴别力也是新的竞争力之一。他们要能够在泥沙俱下的教学资源中,帮学生甄别、挑选、引导他们如何去吸收消化。其角色从过去知识卡车的司机,变作学生心智发展的“营养师”。技术为教师主动的革新提供了各种可能。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校、宝山区的问题化学习等都开始用“同伴式学习”的方法,在教师的讲授之后,让学生分组互相教学,结果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反而更好。闸北八中开始使用“微讲座”(micro lecture)的方式,重组教学,把需要灌输的教学内容录成微讲座上网,课堂时间集中于讨论、实验、小组作业等。网络教学,使得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一些教学,成了可能。
技术可能给出色的教师更大的平台,也可能让平庸的教师倍感困扰。自从2007年起,iTunesU上的各类教学视频,被下载了7亿多次。如同繁多的教材会优胜劣汰一样,随着免费教学视频的增加,一些出色的教师将脱颖而出,影响全世界的学生。这种影响和事业满足感,丝毫不会亚于小课堂内的教学影响。普陀区曹杨实验小学从诞生之日起就“要求”所有教师无一例外地拥抱新技术,从任务驱动开始,为教师设计了技术支持学与教方式改变的每一步台阶,在这样的共同学习中,甚至让原本已被认定为专业发展没有上升空间的教师找到了新的专业生命力。对于教育者来说,这个技术改变的时代,教学的各种力量在重新洗牌,教师的专业发展正在被重新定义。确实,技术从外围,给教师增加了新的“竞争对手”。技术又导致了学生预期、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从内部促进教学过程的变更。学生队伍变了,不好带了,但是这中间,不知藏了多少的机遇,等着有心的教师去发现。
主要挑战二:重新确立真正重要的学习内容今天当我们进入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谷歌知”的时代,当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比教师更多元的时候,当学生自己也可以成为创造知识的主体时,那么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学习内容?研究表明,技术资源明确影响什么是重要学习内容的有两个领域:交流与数学。比如在一些策略游戏中,利用人的基础素养实践来培养一整套其他实用素养技能,如谈判、讨价还价、结盟、制定策略、智取对手、计算何种方式最可能有效、与不同种类的人交流等。这些实用素养在游戏中能自然出现,但在传统学校环境中却很难真正综合培养。然而,由于我们认为素养技能发展与传统学校的学习内容直接相关,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学生玩这些游戏是在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