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就是要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面,一分为二的进行评价。
汉武帝在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实现了大一统,将西汉王朝推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政治上:为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推行“推恩令”;经济上,统一货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将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同时开发南疆,开拓疆土。这一系列的措施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各民族和中原汉族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也促使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但是,在他统治的后期,连年征战,使得国库空虚,经济衰退,不得民心;到了晚年,为追求长生不老,信奉谶纬之学,迷信方士之言;听信谗言。
虽然在统治的后期犯了一过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总体而言是功大于过。
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 )的皇帝,他在位的五十多年里,(西汉 )国力最为强盛,他破格录用人才,进行改革,在(政治)、经济、( 军事)和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出现了(大一统 )局面,顽固和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大统一的( 鼎盛)局面。汉武帝是继承秦始皇之后,为进一步把我国发展成为(强大 )的国家而做出重大贡献的帝王,后世往往把“秦皇”“( 汉武)”相提并论。
汉武帝- 刘彻 (前156-前87)一位有雄才大略又能善于用人的盛世君主。
汉初, 因连年争战人口减少,生产力不足,但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之后,中国的国力已达巅峰.汉武帝继位后,着手开始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重用名将,霍去病,卫青,李广等,加上张骞 的外交,令中国在国际舞台迅即揭起.经三十年的经营.基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威胁.而且已俨然成为东亚的霸主.
①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②他为了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了以下措施: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从此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加强了思想控制;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同时设立司隶校尉和十三州部刺史,加强监察制度;经济上,统一铸钱(五铢钱),盐铁官营;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使儒学发扬光大;军事上,反击匈奴成功,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③但他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重用酷吏,农民不断暴动,社会曾出现过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