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的理解是: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就是刹那生灭的意思。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两句不能单独理解,应结合上下文。总的意思是:“是与非”和“天地、万物、马”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叫法,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事物本来没有是非,也没有名字,人们在那里以自己的观念强加到事物的身上,还给它们起了各种各样的假名。 “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马本身就是一个假名而已,用马的假名说明马不是马,还不如用不是马的假名来说明马不是马。用假名说明假名有什么意义呢!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天地”是假名,一指也是,假名就是假名啊!“万物”是假名,“一马”也是假名,他们本来没有什么区别啊。
给你找了全文翻译,你对照一下就明白了。
各种事物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各种事物也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的那一面看便看不见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的这一面看就能有所认识和了解。所以说:事物的那一面出自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这一面亦起因于事物的那一面。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并存、相互依赖的。虽然这样,刚刚产生随即便是死亡,刚刚死亡随即便会复生;刚刚肯定随即就是否定,刚刚否定随即又予以肯定;依托正确的一面同时也就遵循了谬误的一面,依托谬误的一面同时也就遵循了正确的一面。因此圣人不走划分正误是非的道路而是观察比照事物的本然,也就是顺着事物自身的情态。事物的这一面也就是事物的那一面,事物的那一面也就是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那一面同样存在是与非,事物的这一面也同样存在正与误。事物果真存在彼此两个方面吗?事物果真不存在彼此两个方面的区分吗?彼此两个方面都没有其对立的一面,这就是大道的枢纽。抓住了大道的枢纽也就抓住了事物的要害,从而顺应事物无穷无尽的变化。“是”是无穷的,“非”也是无穷的。所以说不如用事物的本然来加以观察和认识。
用组成事物的要素来说明要素不是事物本身,不如用非事物的要素来说明事物的要素并非事物本身;用白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不如用非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
以大拇指来说明大拇指不是手指,不如以非大拇指(如其他手指,食指、中指等)来说明大拇指不是手指;以白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不如以非白马(如黑马等)来说明白马不是马。(从道通为一的角度来看),天地就是“一指”,万物就是“一马”。参见珞石2023《庄子告诉你人生真相之十五(指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