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词义如下:
词语意思是;处在平安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这句话出自《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劝谏唐太宗在国家安顺、人民安居乐业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居安思危,勤廉执政。”
近义词: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居安虑危、安不忘虞、有备无患、处安思危、忧盛危明、常备不懈、安不忘危
意思是: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
出自: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原文: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文:
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
扩展资料:
重点词语解释:居安思危
[成语解释]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典故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译文: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事先打算就有防备,有防备就没有患难。
[近义词]常备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
[反义词]高枕无忧、及时行乐、刀枪入库
[成语举例]得宠思辱,居安思危(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这句话出自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居安思危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出自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近义词
未雨绸缪 [ wèi yǔ chóu móu ]
释义: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后用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出处:明·朱柏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例句:为了迎战本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队未雨绸缪,加紧训练。
这句话的意思是: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出自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译文: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扩展资料: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谏太宗十思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