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人是如何计算潮涨潮落的时间的

我记得他们用农历推算
2025-04-28 06:23:2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古人对于月球与潮汐的关系,理解不如现在这么清楚,但是潮汐的周期是观测得很精确的,月亮绕地球一周是24小时48分钟,潮汐的周期也是24小时48分钟,一昼夜之间大部分海水有一次面象月亮,一次背对月亮,海水自然有两次涨落。
根据这个周期,就可以推算出每天潮汐的时间,而对于天文大潮的推算是这样:
天文大潮是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即朔和望时)之潮。由于海洋的滞后作用,海潮的天文大潮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即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朔、望如遇月近地点,其引起的潮汐振幅则更大。
我国古代余道安在他著的《海潮图序》一书中说:“潮之涨落,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之往从之”。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写道:“涛之起也,随月盛衰。”指出了潮汐跟月亮有关系。

回答2:

古人对于月球与潮汐的关系,理解不如现在这么清楚,但是潮汐的周期是观测得很精确的,月亮绕地球一周是24小时48分钟,潮汐的周期也是24小时48分钟,一昼夜之间大部分海水有一次面象月亮,一次背对月亮,海水自然有两次涨落。
根据这个周期,就可以推算出每天潮汐的时间,而对于天文大潮的推算是这样:
天文大潮是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即朔和望时)之潮。由于海洋的滞后作用,海潮的天文大潮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即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朔、望如遇月近地点,其引起的潮汐振幅则更大。
我国古代余道安在他著的《海潮图序》一书中说:“潮之涨落,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之往从之”。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写道:“涛之起也,随月盛衰。”指出了潮汐跟月亮有关系。

回答3:

古人对于月球与潮汐的关系,理解不如现在这么清楚,但是潮汐的周期是观测得很精确的,月亮绕地球一周是24小时48分钟,潮汐的周期也是24小时48分钟,一昼夜之间大部分海水有一次面象月亮,一次背对月亮,海水自然有两次涨落。根据这个周期,就可以推算出每天潮汐的时间,而对于天文大潮的推算是这样:
天文大潮是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即朔和望时)之潮。由于海洋的滞后作用,海潮的天文大潮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即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朔、望如遇月近地点,其引起的潮汐振幅则更大。我国古代余道安在他著的《海潮图序》一书中说:“潮之涨落,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之往从之”。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写道:“涛之起也,随月盛衰。”指出了潮汐跟月亮有关系。

回答4:

潮涨潮落和日地月的相互位置有关系
而我国古人已经可以得到精度很高的:
地球自转周期=1天的长度
月球自转周期=月球公转周期=1个农历月的长度(大约29天左右)
地球公转周期=1年的长度
所以再次基础上观测,可以比较准的定出涨潮落潮的时间

回答5:

看太阳公公出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