ー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大小,可以影响他对外界刺激的适应程度和应对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在同一挫折和打击面前 ,有的人表现为遇难不恐,临危不惧,情绪稳定精神不衰,甚至成为一种鞭策力量。有的却畏缩惧怕,忧愁悲伤,情绪低落,一蹶不振,甚而导致身心损伤。究其不同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心理个性与心理承受能力。
人们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就象患病一样,当外界的病邪侵犯人体的时候,抗病能力强的人不易发病,而缺乏抵抗力的人就很容易病倒。因此,为了有效控制心理失衡对情绪与身体的影响,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术后患者良好的心理个性,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勇敢地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难和挑战、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与对挫折的承受力,从而免除各种消极情绪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要提高个体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良好的心理个性:
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不仅影响着他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过程,而且影响着他对挫折的应对效果,因为一个人对外界不良刺激作用的认知体验、态度和反应方式,常常取决于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一个具有良好个性特征的人,往往能够正确评价客观事物,采用适当的行为反应方式,因而能够正确对待挫折,增强对不良刺激的承受能力,控制和解除由挫折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
(2)加强思想修养:
实践证明,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认识水平较高的人,在遭受挫折和失败时往往能用冷静的头脑分析原因,以稳重的态度对待现实,正确地权衡利弊得失,妥善地处理各种问题。所以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文化素质,也是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3)提高实际应对能力:
现代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加强学习各种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全面提高认知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挫折和失败,并在挫折面前应付自如。否则便会处于被动境地经常遭受挫折和失败的痛苦。
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学习能力一样,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
压力源的性质与特点
压力源是引起压力的具体和人事,大致包括非人为的压力源和人为的压力源两种。
非人为的压力源及自然逆境。自然逆境给人造成的挫折有时是很严重的,所以心理软弱 者对这种非人为的挫折源无能为力,表现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很低。
当然,对于心理坚强者,面对非人为的自然逆境虽然感到天灾不可抗拒,但会另辟蹊径重新开始,在绝处求生,表现出对挫折极强的心理承受力。 例如,伤残人和绝症病人战胜残疾和病魔,顽强地活着、奋斗着,甚至能创造出健康人都不能做出的奇迹。
人为的压力源即社会逆境。 社会逆境这种人为的压力源对人的心理承受力的影响是严重的,甚至有些可以置于死地。 与非人为压力源相比,人为的压力源(社会逆境)更难战胜,同样是心理坚强者,在自然逆境面前它能成为强者,但在社会逆境面前,他可能无能为力。
因为要战胜社会逆境不仅仅需要坚强的心理,还有许多因素是意志 解决不了的,诸如:政治因素、道德因素、盘根错节的人际因素、风俗习惯、人心难测等等。可社会逆境这种压力对受挫者心理承受力的影响是较大的,不论是从挫折的强度、挫折持续时间上,还是改变挫折的可能性上都较严重;
所以面对人为压力源,不少人会变得麻木、冷漠、躲避,这是一种挫折心理承受力的畸变,实际上是一种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弱的表现。
1. 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2. 我毕生都热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也许甚至说,我更热爱体力劳动。当在体力劳动内加入任何优异的悟性,即手脑相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更特别感觉满意了。
3. 要工作,要勤劳: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
4.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6.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工作,我可以说,我活了七十五岁,没有那一个月过的是舒服生活,就好象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
7.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8.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9. 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
10.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1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12. 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牛吃草,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所以还是当一头黄牛最好。我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13. 经过费力才得到的东西要比不费力就得到的东西叫能另人喜爱。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费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暂时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遗忘了。
14. 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麽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
15.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内心世界强大,不会轻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而情感受到左右.
三年级时候,有个老师特别喜欢我,我上课怎么闹他都不会责怪,还要笑嘻嘻的问我在笑什么可不可以讲给他听。他给我送新的本子和笔,他总是夸我,说要是我是他孙女就好了,就可以每天带着我上课放学。后来他不教我了,教我弟的时候就在我弟的班上夸我,还对我弟特别好。但是这种好,在别的同学嘴里说出来就变得扭曲,农村的恶根性在他们身上淋漓尽致,我那时候第一次知道,嫉妒的样子有多可怕,也知道什么是怀璧其罪,我看着好朋友那嫉妒发狂的样子,之后就对他们没那么上心了,真的,小孩子最容易变成恶魔,那个时候,他们就是恶魔。
小时候,跟着邻居家说话结巴的姐姐学她说话,后来自己也结巴了,在长达八年的童年时间里,结巴一直伴随着我。三年级上英语课,老师喊我起来读单词,我会读,但就是读不出来,越紧张越张不了口,脸都憋红了还是读不出来。然后那个老师看着窘迫的我放声大笑,带领全班一起笑,对,是嘲笑,我那时候滋生出对英语和那个老师无限的恨意,也感受到了世界的恶意。这是第二件,用现在的话来说,他让我意识到了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后来我就不怎么说话了,别人以为我是内向,其实我是因为结巴,上了初中后,初中班主任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朝气蓬勃,不服输。那时候我同桌知道我说话结巴,为了欺负我,在班主任让推荐普通话朗读比赛的人选的时候,他推荐了我,我清楚的记得,班主任让我读一篇贾平凹的文章,开头是,窗外,有一颗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我刚读了一句,班主任就一拍桌子说好,就你了。我吓坏了,跑去和他说我结巴,他说没事啊,我相信你。为了这一句相信,我参加了三年的演讲比赛,在全校人面前说话,真的治好了我的结巴。过程心理建设之难,无法言喻。但最重要的是,生活不会是绝路,我们最终会得到救赎,既是等待他救,也要自救。
后来上高中,一个人,离家好远的学校,过节才回去一次,也算的上背井离乡。那一次背井离乡差点把自己搞抑郁,遇人不淑,朋友爱情同时背叛的时候我想死掉。高一那年被好闺蜜搞的一团糟,真的想死掉,后来我想了想,我还是舍不得死,我不能死,我妈妈会难受,我死了,我不甘心。后来整个高二我用来缓冲和自救,自己是救过来了,后来也考了个二本,但是怎么去爱是真的不会也不敢了。这是第三件,让我知道世界崩塌是怎么样,黑暗是怎么样,底线是怎么样,也让我知道,父母永远是你的保护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