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太分布的密度曲线的定积分怎么求

2025-04-27 13:46:4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指测量来自天体的有限波段范围内的辐射流,简称测光,常以星等表示。历史上,测光是为了给出天体的亮度,帮助在复杂的星图、星表中证认恒星。随着测光方法日益完善和研究的逐步深入,光度测量成为研究各类天体物理性质的重要方法。对难于观测光谱的暗弱天体,通过测光可以得到一些如同光谱研究所得的物理量。测光结果可以定出恒星的光谱型(见恒星光谱分类)和求出恒星(或星系)的距离。测光对研究宇宙结构、星际物质空间分布和恒星演化都十分有用。

测光依据的基本原理是:在相同条件下,等同的辐射流能使探测器产生同样的响应。根据这一原理,将待测星和已知星等的星作比较,从探测器对它们的响应便可推算出待测星的星等或星等变化。比较星是事先已经确定星等的定标星,或参照定标星精确测定了星等的标准星。有时,将待测星的光谱和实验室中的绝对黑体比较,测出以物理学的绝对单位表示的天体亮度。 探测器的响应同天体的光谱能量分布(受星际消光的影响)有关,也同仪器系统(包括望远镜、滤光片和辐射探测器)的分光响应以及同地球大气消光有关。其中地球大气消光的影响可以用专门的观测方法改正。仪器系统的分光响应则决定测量的辐射波段。即使测量同一波段,不同测量者的仪器不可能完相同,得到的星等也不一样,有时彼此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测光的波带用平均波长□□和通带半宽□λ表示。□□是仪器系统相对分光响应曲线下面积的重心所对应的波长,□λ是该曲线上响应度等于1/2的两点对应的波长差。依半宽的大小,天体测光可分为宽带(□λ>300埃)、中带(300埃>□λ>90埃)和窄带(□λ<90埃)测光。按所用探测器的类型又可分为目视测光、照相测光、光电测光等。按观测对象又分为面源测光和点源测光。 目视测光 以人眼为探测器,测得结果为目视星等,其平均波长大致为5500埃。目视测光在天体测光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星等标度是在目视测光基础上建立的。以目视测光方法测量了大量恒星的星等,编制了著名的《波恩星表》(BD)等。但因目测精度低,标度不稳定,现今只在某些近距目视双星和一些变星的测光中采用。

照相测光 用天文底片作探测器。对点光源,考滤到底片响应的非线性,必须在同一底片上拍摄待测星和一系列(从亮到暗的)星等已知的比较星。然后,用光瞳光度计或全自动底片处理机测量这些星像。由测量仪器的读数和已知星的星等作校准曲线,从该曲线内插和归算出待测星的星等。若待测星周围没有光电比较星序列,对要求不高的测光工作,现在仍间或用照相方法自定比较星序,例如可以拍一些用物理方法按已知比例减弱的恒星。用蓝敏底片进行照相测光,得到照相星等,平均波长约4300埃。用对其他波长敏感的底片,并加适当的滤光片,可得到与目视星等类似的仿视星等、红星等和红外星等。

回答2:

这个东西不能写成正常的解析式的
能求的话书后附录就不要印表了···
只能知道负无穷积分到正无穷是1

回答3:

查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