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一般用的单词大概有多少

2025-04-30 05:09:2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这里强调只谈个人感觉与体会,河洛话单词似在普通汉字小字典上或小词典上即可找到,一小撮用字的意思要在古书上特别是在《诗经》上才似乎有注释。一般如:下午时,河洛话常改为:下昼时;下晡时,下旰时,都在小字典有相应解释;至于闽南语把“贤”当作“累”、把“舟”当作“佩带”来使用,则在一般小字典上未作解释。这些“一小撮”字数量应不会太多。如能将诗经全部看下来,则对于闽南语的理解会更好些,因为诗经毕竟是当时的流行歌曲流行用词,对于民众日用口语有重大引领作用与影响。

回答2:

闽南语,起源于福建泉州。主要分布地除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外,还广泛适用于闽东北地区、浙东南区、广东潮汕和海陆丰地区、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社群。[1]
闽南语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学术上泛指闽南语系集合,狭义则仅指闽台之闽南语。台湾及西方学者多认为是一种语言,属汉语语族。 [1] 在大陆语言学的分类上,属汉语族中闽语的一种。闽南语在各地有不同称呼,例如在大陆常被称为泉州话、漳州话、[2] 厦门话、福建话、河洛话等;在台湾亦被称为台语(台湾闽南语)、台湾话、河洛话或福佬话,在东南亚的海外华人则称为福建话(Hokkien)或咱人话(台闽字写作咱侬话)。
在学术上以泉州话作为标准腔,即使在闽南语口音不同的地方,高甲戏、梨园戏、南音也仍以古代泉州府城腔进行演唱,如今的闽南话已经成为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它还被录制在美国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2号宇宙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到广漠无垠的星河中寻觅外太空知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