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生病时,你的妈妈会怎么样?会急匆匆地领你上医院?还是对你无微不至的关爱和体贴?还是会让你受到大家的祝福和关心……然而,我今天却在课文中认识了这样一位妈妈,在儿子生病的时候,让孩子一个人去看病.
课文讲述了一位妈妈发现孩子生病后,就打算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出去看病.读到这里,我的心理想:这位妈妈怎么这么“残忍”呢?在孩子生病时不但不去帮助他,还给他“屋漏更遭连年雨,行船又遇打头风”的感觉.如果换成是我的妈妈的话,早就带我上医院了.带着疑问,我往下读,读到“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只有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是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时,才发现,原来这位母亲是利用了一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了对儿子无限的、深深的爱,让他学会独自面对生活,面对生活的压力.
平时我的妈妈对的生活点滴都考虑得太周到、太完美.我是在妈妈的全心全意呵护下长大.其实,很多事情都应该我自己一个人做,一个人去面对,就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时常磨练、锻炼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学会看病》读后感
《学会看病》是我们近期学的令我感受最深的文章.它让我懂得母亲的爱是深沉的,不管母亲怎么对我,都是爱的表现!
这篇课文的母亲为了让孩子学会自立,这位母亲狠下心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孩子回来后,母亲很高兴,并且儿子也学会了看病.
读了这篇文章后,后排的林依依对我说:“这位母亲心真狠.自己的亲儿子生病了,不但不帮助他,反而让他自己去看病.”但我认为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我反来对林依依说:“如果一味只顾溺爱孩子,孩子长大以后怎们办?孩子能自力更生吗?不会,肯定不会.对于孩子我们绝对不能溺爱!因此,课文中的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
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上个月的一件事.我在房间里看科幻小说《血腥玛丽》刚看到最恐怖的环节,“林慧娴拖地快点给我下来!”我妈来了个河东狮子吼,差点没把我吓死.我生气的把书扔到沙发上走下楼把楼梯踩得咚咚作响,极不情愿的拿起拖把.“冰死我了!”我对着妈妈叫,可她好像没听见,我气得全身发热很不得把她杀了,可谁叫在家里她的“官位”比我大我只好老老实实拖地了,我边拖边埋怨世上有咋懒得妈吗?到今天,我才知道她是为我好!想让我早些学会生活中必不可缺的技能,等将来面对时措手不及.
人迟早要学会独立,晚学不如早学!
《学会看病》读后感
读了〈〈学会看病〉〉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到文中母亲与众不同的爱,让我感触到母爱是不可估量的
课文讲了:一天,“儿子”发烧了,“妈妈”是个医生,就给他拿药,但她要锻炼“儿子”去医院,于是叫“儿子”自己去医院看病.“妈妈”把到医院看病的过程写在了一张纸上,让“儿子”照着去做.“儿子”走后,“妈妈”就开始后悔了,担心“儿子”出事,心里忐忑不安.“儿子”回来后,向“妈妈”骄傲地炫耀.“妈妈”放下心来,又坚持自己没有做错的事.
不仅文中的妈妈如此,自己的妈妈也不都是这样的吗?
我也有个关心我爱我的妈妈.那是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叫妈妈帮我系鞋带,妈妈不肯,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老依赖别人,不然你一辈子都不会.”我没办法,只好瞎摆弄.妈妈见我实在不会就坐了下来,把自己的鞋带解开,然后耐心地一步一步教我,最后我学会了系鞋带.在名人中也有这样的事例.我们熟悉的高尔基先生,小时侯妈妈带他到公园玩,在进公园要先上一段阶梯,妈妈并没有帮刚满6岁的高尔基,而是让他自己爬上去.高尔基爬到半阶梯的时候摔了一跤,然后回了回头,看着妈妈,妈妈没有用手扶起他,而是用温柔的眼神鼓励他,高尔基爬上了阶梯,开心地笑了.
与众不同的母爱能帮助孩子独立,母爱能给孩子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