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李悝变法初见成效,一度将近百年领先于诸侯国,但涉及到特权阶层利益时停滞了,变法集团不得不和特权阶级妥协,导致好多能士都被排挤除了魏国,比如商鞅,张仪,范睢都是在魏国不受重用而逃到秦国去的。
楚国:吴起变法,但有个问题,吴起一边变法一边带兵四处征战,所以长时间不在首都郢都,给了原本就稳固的贵族势力想楚王进言的机会,最后吴起都被楚王整死了。
齐国:变法以整顿吏治为主,广开言路,但仅此而已,路子不对头,同时齐国五大家族掌握着齐国权利,在这儿搞彻底的变法几乎是不可能的。
韩国:申不害变法思路是对的,但是由于法度不统一,使得变法的法律无人执行,大臣党政使得朝局混乱。
赵国:赵武灵王赵侯雍做了变法的第一步,完成的不错,虽然最后死的很惨。但他的后代没有借着变法的余威完成变法的第二阶段(松动特权阶级),赵孝成王虽说是一个明君,不过过于倚重两大贵族平原君赵胜和平阳君赵豹,他俩虽然能力不错,但对变法不感兴趣。导致赵国变法进度停滞了。。。
齐国变法之后膨胀了,被其他国家给揍了,新继位的王一改旧法,而且齐国变法主要在政治,但没有触动旧贵族的权力;楚国旧贵族势力庞大,只要不利于他们的新法都被废了,而且不少楚王都朝令夕改,坚持不下来;燕国国力太差,改了军制,经济跟不上,新君好享乐,玩儿完了;韩国李悝变法,重在吏治,杀人立威,治标不治本,后来被别国猛打,萎了;赵国武人干政太凶,经常政变,同样既不彻底又不能坚持;魏国魏文侯变法比较好,但同样重军事,没有彻底的改革经济,再加上一个草包梁惠王当政四十年,活活把魏国拖死了
除秦国外,齐楚韩燕赵魏的奴隶主旧势力太过强大,变法改革的阻碍太大。秦国是位于西部边陲,奴隶主旧阶级的实力相对其余六国就为薄弱,改革相对容易。且秦国在西部与少数民族有一定的融合,并且尚武精神,使得商鞅以军功封爵的制度取代世卿世禄的制度相对容易。
此外,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也非常适合秦国相对地广人稀的国情,承认土地私有可以动员百姓的生产耕作积极性。
楚国: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吴起被箭射杀,死后尸身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秦国变法不是最早,也不是最晚。但先变法的国家比秦国衰弱得早,后变法的国家又追不上秦国的脚步。真是咄咄怪事!按照主流解释,是商鞅变法的彻底性,让秦国能保持廉政高效,具备了最强的战争动员能力。而六国的变法普遍不够彻底,所以没能在长距离竞争中战胜秦国。那么六国变法为什么不彻底?是什么原因让六国变法浅尝辄止?变法就是社会利益机制的破旧立新。除了不能脱离国情民生之外,变法者还要面对故有传统、守旧势力、敌国干涉三大阻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发展的变法措施,不能破坏统治秩序的稳定——这是一条红线!将以上因素结合起来考虑,我们也许就能找到答案
更多内容请见百度贴吧文章:浅析六国变法不彻底的原因http://tieba.baidu.com/p/2293952905,太长,复制过来没意思了
秦国被六国排斥,所以对贵族体质本身就怀疑,秦国自古就认为一切要靠自己和军功而其他诸侯从上到下都认为,贵族的高贵是天生的,受到的阻力更大,君王也没有决心,也没有秦国被孤立又接连战败的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