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层控型矿产

2025-05-02 06:20:5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铁、 锰、 磷矿产 湖南境内铁、 锰、 磷矿产具有工业价值的层位共有11个,即下震旦统江口组、湘锰组;上震旦统陡山沱组、灯影组;下寒武统底部;中奥陶统磨刀溪组;志留系;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下石炭统岩关阶组底部;下二叠统当冲组等。他们基本上都产于稳定区内,并常见于稳定区内相对隆起的边缘或其内部的次级凹陷;含矿岩系多见于碳酸盐建造内,其底部大都为碎屑建造;空间分布上受一定的构造体系展布规律所制约,如江口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分布在27°00′以南地区;锰矿主要分布在北纬27°00′~28°40′之间;磷矿主要分布在北纬28°20′~30°00′之间,恰好与这一纬度带内三条东西向构造带所展布的范围基本一致,明显地受该构造体系的控制,可见主要构造特征对于沉积建造及其相关矿产的形成具有一定控制意义。

层控型铅、 锌、 黄铁矿矿产 湖南地区层控型铅、 锌、 黄铁矿矿产的控矿层位主要有六个: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底部、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中上部、中泥盆统棋梓桥组;上泥盆统佘田桥组;下二叠统茅口组(湖南地质矿产局,1988)。这些含矿层位都是武陵运动或加里东运动褶皱基底上的盖层,矿化出现在固定的层位,并都形成于构造运动后的碳酸盐建造内,分布在由两个或多个构造体系正向复合的隆起区周缘;矿床或矿带内都有较大规模的北东—北北东向的断裂通过,在区域构造位置上位于北北东向的保靖—铜仁—玉屏断裂带西侧,矿化带总长220km,宽10~20km,整个寒武系岩相变化和铅锌汞的分带与该断裂大体一致(刘宝珺,1993);如渔塘寨铅锌矿,该矿区矿化的富集受岩相带的控制,而矿体最多、最密集的地段位于北东向、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处,矿体群常受背斜及成矿前断裂控制。这种区域构造分级控矿的规律,是铅锌黄铁矿等层控矿床的重要特征。

煤 在湘中、 湘南地区,以白马山—龙山—醴陵东西向构造带为界,北部涟源—醴陵地区,含煤层较厚,下石炭统大塘组测水段为主要赋煤区。自此线向南,煤质、煤层均较差,经济价值不大。在武陵—雪峰山地区,是下二叠统的栖霞组底部含煤段,煤质及厚度受侵蚀面控制,局部可见煤层,其他雪峰山东南缘地区为浅海环境,未见煤层分布。上二叠统龙潭组(吴家坪组)是省内重要的含煤建造。武陵—雪峰山地区含煤性差、煤层厚度及形态受控于假整合面。湘中、湘南地区,仍受白马山—龙山—醴陵东西向构造带控制,北部浏阳地区煤系缺失。南部邵耒地区煤系较为发育,煤层厚,是省内最主要的含煤层位。上古生界的煤矿由于受祁阳山字型、恩口—斗笠山S形构造等的地应力作用,对煤变质带、富集规律等有着显著的制约关系;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的煤矿,分布于印支运动后形成的陆相含煤盆地,主要叠覆于凹陷带内,故其空间展布及赋存、富集条件与印支、燕山期构造形态密切相关,其次也受祁阳山字型、马蹄形盾地的制约,后期被卷入上述构造体系,故其展布与相应体系的构造带形态相吻合(湖南省地质矿产局,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