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长花岗岩的87Sr/86Sr初始比值(表3-8)为0.72056~0.73990(平均为0.73023) >0.719(大陆壳平均值),为高锶花岗岩类,说明其成因与基性岩浆底侵作用下的古老花岗岩类重熔有关(吴福元等,1999;肖庆辉等,2002;肖成东等,2004;李志昌等,2004)。正长花岗岩的147Nd/144Nd初始值为0.512144~0.512428(平均为0.512286),介于上地壳(0.512120)和地幔值(0.513000)之间(李志昌等,2004)。岩石εNd(t)值-2.0~-7.1,与兴蒙造山带中的新元古代微陆块上的花岗岩εNd(t)值(-5.07~-0.43)基本相当(洪大卫等,2000),岩石tDM模式年龄为1118~1328Ma,也与tDM模式年龄反映的岩浆源区物质均为中元古代变质基底物质的特征相吻合。
表3-17 正长-碱长-碱性花岗岩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
正长-碱长花岗岩的δ18O值大多为3.00‰~7.83‰(平均为6.25‰)<10‰,大多属正常花岗岩类(表3-9),可能与地幔岩浆分异或与地壳物质的深熔、同熔作用有关(泰勒,1968;张理刚, 1983),明显区别于中国东南部广泛出露的陆内过铝S型花岗岩的δ18O>10‰(王德滋等,2002)。少数正长-碱长花岗岩表现出低δ18O花岗岩类(<6‰),这可能与岩石形成中同化了被大气降水浸泡过的岩石或是这种岩石直接熔融作用有关,也从另一面说明了其形成于相对定位较浅的氧化环境(泰勒,1968;张理刚,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