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等级系统分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和五等站,主要基于业务量、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划分。车站等级的评定,涉及政治、经济地位以及铁路网布局等多个方面。
针对以单一业务为主的客运站、货运站及编组站,按照铁道部文件,依据特定条件对特等、一等、二等站进行划分。这些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车站年发送、到达货物吨数,旅客发送、到达人数,以及技术作业量等指标。
特等站通常位于重要交通枢纽,具有极高的业务量和复杂的技术作业需求。这类车站往往承担着全国或区域性的货物和旅客运输任务,其地理位置对铁路网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等站相比特等站,业务量和复杂度略有下降,但仍处于重要地理位置,对周边区域的运输有着关键作用。这类车站通常服务于较大的城市或地区,承担着较重的货物和旅客运输任务。
二等站的业务量和技术作业需求再次减少,但仍具有一定规模。这类车站主要服务于中等城市或地区,承担着部分货物和旅客运输任务。
三等、四等和五等站的业务量和技术作业需求进一步减少,主要服务于较小的城市或地区,承担着轻量级的货物和旅客运输任务。这类车站的设立,旨在满足偏远地区和小规模城市对铁路运输的需求。
综上所述,不同等级的车站根据其业务量、地理位置和在铁路网络中的作用,被划分为特、一、二、三、四、五等站,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车站等级划分体系。这一体系旨在合理配置铁路资源,优化运输效率,满足不同地区和业务需求的运输要求。
特等火车站为日均上下车及换乘旅客在60000人以上,并办理到达,中转行包在20000件以上的客运站,或者日均装卸车在750辆以上的货运站,还有日均办理有调作业车在6500辆以上的编组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