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这个成语故事是么来的

2025-04-03 08:52:2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公元前663年,齐恒公发兵伐竹国,随军出发的有一个名叫管仲的大臣,很有学识,足智多谋。战争从春季开始,归来时已是冬天,山川草木都已变样,齐军不熟悉孤竹地理,途中迷了路。
  
  到了夜间,天黑雾浓,阴风惨惨。点火把照亮,风一吹就熄灭了,行路更分不清东南西北。管仲下令击鼓,将齐军汇集拢来,先扎营住下再说。
  
  天亮了,齐恒公发觉,原来齐军走入一个地势险要的山谷,赶忙派出几支人马,分头寻找出路。可是山高谷深,到处陡壁悬崖,派出的人马左看右盼,怎么也摸不出去。
  
  齐恒公急得不知道怎么办好。仲管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吩咐将几匹马的陪缰解开,放它们自由行走。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着走着,居然弯弯曲曲地出了谷口。管仲所说的老马识智可用,后来演变为成语“老马识途”。

回答2: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后来用老马识途来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造句:他在这方面是老马识途,有丰富的经验,必然能够胜任这个工作。

回答3: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 不知道干啥 后来迷路了 但是老马识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