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芈月传里边,我们应该就知道了最早垂帘听政的是芈月,并且芈月的感情特别多,义渠王就是一个,在自己当太后的时候就跟义渠王两个人偷情作乐,并且还生下了两个孩子,虽然我们知道芈月最后杀了义渠王,但是不知道她的孩子最后如何了,有可能是这几种下场。
一,夭折
秦国和西边的义渠国一直是纷争不断,义渠王虽然因为败给了秦国而俯首称臣,可是野心还在,宣太后虽然找了义渠王当情人,可始终想的却是如何灭掉这个西方的祸患。她当初为义渠王生孩子一方面是钳制义渠王,一方面估计也是想要这两个孩子取代义渠王的王位,所以她隐忍多年,也可能是为了兵不血刃的霸占义渠国,当两个儿子先后夭折,宣太后没有别的方法,只好选择将情人杀掉来永绝后患。
二,死于甘泉宫
私生子在秦国毕竟是丑闻,宣太后既不会明目张胆的给儿子安排官位,也不会放他们回义渠,因此最可能的就是他们一直生活在甘泉宫内,在义渠王被诱骗进甘泉宫杀害的时候,他们也一起被杀掉了。
三,被秦昭襄王所杀
虽然是私生子,但是毕竟是宣太后的亲儿子,虽然失去了钳制的作用,但毕竟已经成年而又无害,因此宣太后也许没有动手。而是秦昭襄王下的手,宣太后一家垄断了秦国的朝政四十多年,秦昭襄王心中肯定是不甘心的,他时刻都在期待着宣太后下台的那一天。
义渠王被宣太后杀了之后,秦昭襄王觉得时机已经到了。因此他就开始和范睢联合起来密谋要除掉太后和穰侯魏冉。果然秦昭襄王一举成功,宣太后被废,她的党羽全部被清洗,那么宣太后和义渠王所生的两个儿子很有可能就是死在了这次清洗之中。
毕竟这些都是猜测,毕竟是历史,说不定还正常活下来了。
实话实说,当年宣太后与义渠王确实生有二子,但他们的结局那也是个历史谜团。想来这种事也不便记进正史之中吧,所以这两个孩子的命运如同他们的出身一样,是被乌云遮盖的部分,没有人知道他们怎么样了。不过,人类有探究历史的好奇心,因此关于这两个孩子的结局被后人赋予几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就是杀人灭口。这样说也有一定的根据,毕竟一国之太后与情人生下了孩子,一是口碑不怎么好,最为主要的是有这两个孩子的存在,让宣太后的儿子秦昭襄王如何自处?想来他是没办法面对这样同母异父的弟弟的吧。加之秦昭襄王最后是在母亲手中夺权的,他不可能留下这两个孩子,所以杀掉是最顺理成章的事。
第二种说法是两个孩子早亡。这也不是没可能,在那个时候,医疗技术有限,得个小毛小病都有可能致死。而且,就当时的情形而言,宣太后是希望可以留下这两个孩子的,毕竟义渠王不是那么容易驯服的,有了两个孩子的存在,那就能相对钳制于他了。大概正是因为两个孩子最终没保住,宣太后才不得不最终将自己的情人杀掉来消除后患。
最后一种说法有点牵强,那就是当时义渠王被骗进甘泉宫,要对其斩草除根时,那两个孩子捎带着一起被杀了。这几乎不太现实,除非宣太后不想面对这两个孩子,不然就不会这么大意到让两个孩子参与到谋杀自己父亲的事情中来。所以依个人的看法,这捎带脚杀掉私生子的事不怎么靠谱,也不合乎宣太后的处事风格。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就曾提过:“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历史告诉我们,宣太后芈月的情人是义渠王,他俩私通后芈月还给义渠王生下了两个儿子,虽然最后芈月杀了义渠王,但是他们两个的小孩的下落至今为止都没有任何记载,但是关于这两个儿子的结局,历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两个小孩生下不满七天便夭折了,第二种说法是在甘泉宫被芈月杀害,第三种说法就是在秦昭襄王掌握大权后,死于秦昭襄王对宣太后残余势力的清洗中。
一,生下不满七天便夭折。
众所周知,在秦国时期,秦国和义渠国向来不对头,两国之间战争不断,不过后来义渠王战败,于是义渠国便也连带着归顺秦国。但是义渠王怎么甘心臣服秦王,仍然密谋要策反。后来,芈月找了义渠王当情人,可她并不爱义渠王,至此至终想的是如何灭掉义渠国。芈月生下她和义渠王的孩子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为了牵制义渠王,第二个则是希望她的两个孩子能够取代义渠王的王位,这样义渠国便能永远归顺于秦国。所以芈月一直隐忍着,但是当两个儿子诞生后不满七天后便夭折,她的计谋最终还是失败了。
二,在甘泉宫被芈月杀害。
这两个孩子是芈月与义渠王私通的证据,在古时候私通是一个很大的罪名。芈月为了掩饰自己的丑闻,既不会给儿子们安排官位,当然也不会将他们放回义渠。因此最有可能的是让他们一直生活在甘泉宫里,变相地软禁着他们,当义渠王被芈月诱骗进甘泉宫后,芈月将他们父子三人一同杀掉。
三,秦昭襄王掌握大权后,死于秦昭襄王对宣太后残余势力的清洗中。
那两个儿子虽然是私生子,但是毕竟也是芈月的亲儿子,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虽然他们在后期已经失去钳制义渠王的作用,但毕竟已经成年且在芈月的培养之下成才,所以芈月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没有动手。后来秦昭襄王策反,逼芈月下台,义渠王被芈月杀了之后,秦昭襄王便联合范睢除掉芈月和穰侯魏冉。两人的计谋一举成功,芈月被废,她的党羽也未能幸免通通被秦昭襄王清理了。我猜测芈月和义渠王所生的两个儿子很有可能无法幸免于难,最后也死于这场清洗当中。
相信很多人知道宣太后芈月都是通过《芈月传》,《芈月传》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小的热度。孙俪饰演的芈月在不同的成长时期有着不同的性格,孙俪的表现也极富渲染力,本人也是被深深的吸引了。
在说芈月和义渠王之前,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了解宣太后芈月。
芈月家族本是楚国的贵族,只不过到了芈月这已经没落了,长大后就嫁给了秦惠文王嬴驷,成了他的芈八子。
嬴驷去世后,秦武王嬴荡即位,而芈月和儿子赢稷被送往燕国做人质,按说嬴稷是无缘皇位的,可嬴荡是一个尚武的皇帝,在大臣的怂恿下,嬴荡举鼎绝膑而亡,秦武王没有子嗣,在宗法制下,嬴荡的弟弟们开始争夺皇位,这就是历史上的诸公子之乱。
为了政治投机,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将在燕国做人质的赢稷送回秦国,同时在芈月的弟弟魏冉的帮助下,赢稷即位。当时赢稷尚且年幼,朝中之事都由宣太后与魏冉决断。
而在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和义渠君在草原上结为了夫妻。而芈月和儿子能够回秦国,义渠君可谓是倾囊相助。由此可见,影视文化对真正的历史多有美化和加工之嫌。
那么芈月和义渠君是怎么认识的、并生育了两个孩子?
当年芈月带着赢稷回到秦国,秦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下,内忧是芈月刚回到秦国,公子们多不臣服新王,爆发诸公子之乱,让商鞅之法处于瘫痪,百废待兴,外患就是诸国虎视眈眈等待分割秦国,所以芈月得寻找有利的靠山。
义渠人是长在草原上的,骁勇善战、爱憎分明,历史上秦国和义渠人曾经交过几次手, 都没有铲除对手,后来义渠人虽然臣服秦国,但是也常有矛盾发生。同时义渠发展得也很快,芈月都看在眼里。芈月回到秦国,一方面想拉拢义渠人,成为自己的势力,另一方面,芈月想遏制义渠人的发展。
后来,义渠王带着贺礼来朝拜,芈月便把义渠君留在了自己的寝宫。寝宫之内,屏退众人,唯有美酒在手、美人相伴,义渠君情难自禁,便“霸占”了芈月,这一切正中芈月下怀。俗话说,有些话只能吹耳边风,尤其是女人在男人面前示弱,男人自然就生出怜悯之情,尤其还是一个母亲带着年幼的儿子,面对朝堂上的“有心之人”,义渠君不免生出怜悯之心。
自此芈月得到了义渠君的帮助,义渠君不仅仅帮助芈月守护秦国的安全,还平定诸公子之乱,对抗诸国挑衅,而义渠君也得到了粮食和安全,促进了义渠人的发展,两人更是一起相伴走过了三十多年。
这其实不仅仅因为芈月是义渠君的女人,还因为芈月为义渠君生下了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正是赢芾和嬴悝,至于为什么姓赢,一方面是因为芈月是秦国的太后,义渠君是臣子,天下是赢氏的,另一方面为了秦国和义渠的和平相处,芈月害怕异性会引起冲突,所以让孩子姓嬴。
不过,芈月对义渠王的情意是出于利用,为的是保住儿子的江山,一旦秦国走上正轨,那义渠王就成了一股威胁皇权的力量,势必要铲除的。
电视剧《芈月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义渠君为了自己的兄弟虎威之死,而闯进秦宫被杀的时候,芈月几乎崩溃式的表演,真是荡气回肠,相比之下历史上的义渠王被杀真相就比较残忍了,因为正是相伴三十年的芈月将义渠王骗到秦宫,进行诛杀的!
芈月和义渠君的孩子嬴悝和赢芾又是怎样的结局呢?
其实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流传着几种说法。其一,在芈月和义渠君生活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的孩子夭折了,所以没有了下文。其二,在芈月杀掉义渠君后,芈月为了秦国的稳定,不能让义渠君的儿子回到草原,她杀掉了自己与义渠君的两个儿子,以绝后患。其三,嬴悝和赢芾在义渠君死后被分封,但死于回到封国的途中,死因究竟是因为死于生病,还是赢稷为永绝后患,在弟弟去封地的途中杀掉他们,便不得而知了。
不管怎样,芈月和义渠君的孩子是去世了。不管是死于哪一种情况,我觉得他们的死都是身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俗话说,天下唯小人和小女子难养也,对于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女人而言,更是如此。她们的手腕和残忍程度完全不亚于一个男人。
在权力面前,那还有什么亲情爱情,这些不过都是权利的附属品。
这两个孩子被芈月杀死了。因为当时芈月作为秦国的太后,一旦和别的男人之间有非常亲密的关系的话,会给整个秦国丢尽颜面,也会让秦国成为山东六国耻笑的对象。芈月是一个非常心狠手辣的人,她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一定会选择这样做。当时芈月已经有了秦昭襄王这样一个儿子如果再出现别的儿子的话,也会对秦昭襄王的地位形成很大的威胁。
当然也有可能被秦昭襄王杀死,因为当时整个秦国的朝政大权被被芈月太后为首的人把持。这让秦昭襄王感到非常的不满,所以秦昭襄王在后来重用范睢,也使得芈月太后的实力逐渐的被削弱。而这两个孩子虽然和秦昭襄王是同母异父的兄弟,但是请照相王在当时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也一定会选择杀死这两个孩子。
当然在电视剧中还有历史书中都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结果,不过这两种结果是最有可能发生的。因为在芈月太后杀掉义渠王以后,芈月太后其实也失去了和秦昭襄王对抗的能力。因为当时秦昭襄王的实力变得越来越庞大,也使得芈月太后和魏冉这样的势力集团逐渐的被进行了权力架空。
秦昭襄王之所以会选择杀死这样两个孩子,是因为秦国和义渠之间有着非常大的恩怨,如果这两个孩子长大成人以后选择替自己的父亲报仇的话,会给整个秦国的统治带来很大的威胁。所以秦昭襄王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就选择斩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