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把社会管理寓于为群众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经很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改革创新。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政组织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中央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
我们要切实增强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社会管理创新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根据部署,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要像经常分析经济形势、经常分析社会形势那样,进一步完善领导格局,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努力在全国形成党委、政府领导、综治部门牵头、职能部门负责、有关单位配合、人民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结构,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在更高层面上实现社会和谐。
要像天津市宝坻区那样,以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重构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乡镇街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和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和村居综合服务站建设,变“分散”为“集中”,变“民求官”为“我为民”,在服务中形成有力促进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有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管理新格局。
当前,有些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因为管理不科学、服务不到位,没能有效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公正,与群众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下派干部沈浩在人民的期望中,为群众办事,为群众造福,为群众鞠躬尽瘁,让群众感到永离不开,就是因为他做好了全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管理服务。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各级政府要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贯穿到社会管理全过程,强化群众至上、服务为先的理念,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维护民利为出发点开展工作,以幸福民生为落脚点做好服务,以群众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点检验工作服务质量。
各级公务员要“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必须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把心思用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上,把工夫下在促进社会和谐上,从理解人、关心人、体贴人的角度出发,采取人性化、亲情化的管理模式,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最不放心的地方改起,尽最大努力惠及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以周到的管理服务去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
“把社会管理寓于为群众服务之中”。社会管理与为群众服务是有机统一体,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必要的社会管理是搞好为群众服务的基本前提,而优质的为群众服务又是促进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特别是“把社会管理寓于为群众服务之中”,与我们党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符合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
广大公务员要“把社会管理寓于为群众服务之中”,必须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做好“三个代表”,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就必须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承担起掌握执政权力的责任,搞好公共管理,做好公共服务,为人民群众广渠道、全方位、宽领域地提供更多、更美、更好的管理与服务,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公务员的管理服务中得到幸福,让公务员在为人民群众的服务管理中享受幸福!